顺美 25kg 塑料桶包装 淤泥 土壤固化剂
发布时间 2025-11-13 08:20:11
产品描述
| 材质 | 复合材料 |
|---|---|
| 产品类别 | 建筑材料 |
| 功能 | 淤泥固化处理 |
| 规格 | 25kg |
| 抗压强度 | 高 |
| 适用范围 | 淤泥 |
淤泥固化剂是一种功能性材料,多含无机胶凝材料与高分子成分,通过物理化学反应胶结淤泥颗粒。能快速脱水干化、提升强度,还可除味、稳定有害物质。适用于河道清淤、工程回填、污泥资源化等场景,助力固废减量化与土地复垦,是环保工程核心材料。
淤泥固化剂用量无固定标准,核心取决于淤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固化目标及固化剂类型,通常需通过试验确定。
一般情况下,用量范围如下:
- 常规淤泥(含水率60%-80%):固化剂添加量多为淤泥干重的5%-15%。
- 高含水率淤泥(含水率>80%)或有机质含量高的淤泥:用量可能提升至15%-30%,部分极端情况需更高。
实际应用中,需先检测淤泥的基本物理化学指标,再通过小型试块试验(如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调整用量,以兼顾固化效果与成本。
泥土固化剂的核心机理,是通过离子交换与胶凝硬化反应,将松散泥土颗粒胶结成整体。
1.
离子交换反应:固化剂中的钠离子(Na?)会与泥土中的钙离子(Ca??)、镁离子(Mg??)发生交换,生成不溶于水的硅酸钙、硅酸镁等凝胶状物质,初步填充泥土颗粒间的空隙。
2.
胶凝硬化反应:生成的硅酸钙、硅酸镁凝胶会进一步脱水、聚合,逐渐形成稳定的网状晶体结构,将分散的泥土颗粒牢牢胶结,而后提升泥土的强度、硬度和抗渗性。
不同土壤类型选择固化剂的关键指标清单
1. 黏性土(黏粒含量>30%)
掺量范围:占土壤干重的8%-12%(需搭配少量激发剂,加速胶凝)。
- 核心适配原因:黏性土黏粒间空隙小,低模数固化补能减少离子交换时的体积膨胀,避免后期强度衰减。
2. 砂性土(砂粒含量>60%)
掺量范围:占土壤干重的10%-15%(可掺加5%-8%水泥复配,提升整体抗压性)。
- 核心适配原因:砂性土透水性强,高模数固化剂能快速形成硅酸凝胶,堵塞孔隙并胶结砂粒。
3. 粉土(粉粒含量>50%)
掺量范围:占土壤干重的9%-13%(需控制施工时间,避免粉土遇水液化影响固化效果)。
- 核心适配原因:粉土易受水侵蚀,该参数下的固化剂能兼顾离子交换效率和网状晶体形成速度,提升抗渗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