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绿色建筑--活动房屋2013会出现新突破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近日,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通知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这也就意味着,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整个产业规模以亿万计。这个目标是否可能实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存在哪些问题?绿色建筑的成本到底是否会高于传统建筑?开发绿色建筑对于开发商来讲有哪些挑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建筑学会生态人居学术委员会主任薛孔宽。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良好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很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节能、减排,认为含有太阳能、地源热泵的就是绿色建筑,这个观点是否正确?除此之外,绿色建筑还包括哪些方面?
    薛孔宽: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居体系。材料构成、环境以及**关键的自然、经济、社会承载力是否达到**佳状态,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这是绿色建筑的根本界定标准。
    那些认为绿色建筑就是节能减排,认为含有太阳能、地源热泵就是绿色建筑的观点是错误的。绿色建筑不仅是建筑本身,还应包括构成建筑的材料、环境与承载能力体系,比如是否满足自然、经济、社会承载力等方面。
    中国经济导报: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薛孔宽:我认为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好的。
    **是社会理念的统一。我国从理念到工程实践、标准规范等方面都在努力积极地支持建设绿色建筑。尤其是近些年来,在社会理念方面大家的认同基本一致。绿色、生态、节能的建筑被社会认可。在方向性得到共识的基础上,不局限于何为节能建筑、何为生态建筑、何为绿色建筑,而是可统称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其次是工程建设要求需明确。国家对绿色建筑的导则、标准等引导性规则的制定,对工程建设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从而引导建设示范工程以及建设示范工程的方法。同时,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对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此外,人们对绿色建筑、生态城市的技术与产品的认同都有很大的提高,对共同理念的认同也不断提升。不论在大中城市,还是偏远地区,虽然方法有所不同,但方向是一致的。
    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宏观导向与真正实施项目要求的差异较大,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方向的正确性,但关键是要知道依据这个方向应如何去做。宏观导向的变化,造成实施过程差异的存在,总的来讲问题关键在于人们对绿色建筑尚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模仿套搬、轻法规指引;重先期概念,轻实施目标;重评奖指标,轻客观需求;重投资回报,轻收益取向;重表现视觉,轻适用效能;重急功近利,轻永恒价值;重上层旨意,轻理性共识。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含义,那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必然的。所以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要从国家法规和行业政策的源头上正本清源。这是在动态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但是我们要尽量减少这种波动,降低这种波动带来的损失。
    生态人居才应是我国城乡建设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您曾经提出“城市化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方向,生态人居才应是我国城乡建设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那么,何为生态人居?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应如何解决?
    薛孔宽:生态人居是指基于发展的理念,在特定条件下,以尊重自然、依托经济、培育社会为前提,既满足人类居栖生活的基本需求,又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居环境空间体系,这就是生态人居的时代价值。生态人居比绿色建筑的范围更加广泛,生态人居强调人的活动、生活和居住的区域都要可持续性,而并不是指单体的建筑本身。
    在工业文明中破坏了很多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承载不了人们的需求和发展。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显现出城镇弊端和城乡差异,城镇生态环境的缺失、乡村综合能力的长期低弱、以及各类城镇建设的盲目扩张和乡村的低层次聚居式发展,都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们必须清醒应负的责任和担当,用生态文明理念定位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强调因地制宜地建设城乡生态人居环境。城乡生态人居建设不仅应成为使我国依靠内需动力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动力,而且城乡生态人居建设模式要彰显我国生态文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特色,中国将成为国际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先导。
    中国经济导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将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您认为这个目标是否可行?为达到这个目标,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工作的实施?
    薛孔宽:不能简单地说可行或不可行,我们应该努力实现,或者更大目标地实现。这个目标的提出是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在重视目标的基础上,更要重视时效性的引导,时效性的引导使我们不仅局限于实现数字性的目标,更要实现整个方向上的联动目标。从国家和主管部门来讲,有方向性的引导,我们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带动整个城乡发展,这个数字不仅可以实现,更可能有所突破。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发展理念,基于此,我国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城乡建设的模式和方式的转型都在调整。为实现这个目标,乡村实施城乡统筹弥补性发展,城镇实施生态修复和恢复性改造,使之成为我国今后20~30年的城乡发展战略。

传统建筑并非为不节能建筑

    中国经济导报: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有哪些不同?
    薛孔宽:传统建筑并不是不节能的建筑,狭义上的传统建筑是指工业文明下创造出来的,替代自然的、不可持续的建筑。而广义上的传统建筑应该有时代性。
    人类居住经历了依赖自然、利用自然、替代自然、辅助自然、共生自然的发展历程。工业文明时期,创造和模仿了许多可以替代人类的条件,比如空调、暖气和电灯。模拟自然以满足人类的舒适度,这样耗用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但对自然本身提供的条件慢慢淡化。不单纯依赖和替代自然环境,在自然环境不足的条件下用技术来辅助达到人类生活的需求,这就是辅助自然的过程。我国正处于代替自然和辅助自然的过渡期。共生自然则指既充分利用自然给人们创造的条件,又不破坏自然的承载力。
    绿色建筑本身质的不同大于形的不同,所以重点在于利用自然的程度是否达到**佳。例如,不能自然通风、不能自然采光等问题的存在就不能算是绿色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说,同样的条件下达到同样的标准,替代自然的成本会比辅助自然的成本要高,而在完成共生自然的状态下成本就会变得很低,也就是说绿色建筑的成本不会比非绿色建筑的成本高。同样,后期使用的成本也会低。绿色建筑的成本不会高于非绿色建筑,且舒适度高于非绿色建筑。
    中国经济导报:开发绿色建筑对于开发商来讲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
    薛孔宽:**,对开发商来讲要提高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这是开发商面临的一个必须选择。其次,应克服上层、社会,以及局部经济利益的非理性压力。例如开发商在建筑时,想在建筑材料或某一种技术上降低成本,而没有从系统整体考虑,综合来讲对时间和环境的把控并不是**佳的方案。另外,还应明确正确的方向,机遇大于挑战。否则,将面临很多的风险。

产品导航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佛山市南海曜达建材有限公司 普通商家  
联系人 韩娟娟  
座机电话 18820848287  
手机号码 18820848287   
传真号码 0757-83637815  
电子邮箱 iwanttwogrils@163.com  
其它联系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