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相比进口轴承 中国轴承工业处于尴尬环境(下)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据统计,2005年我国整个轴承行业共生产各类轴承60亿套,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规模总量约48亿美元,还不及进口轴承如瑞典SKF轴承一家的销售额。跟日本NSK轴承,NTN轴承相比,差距更大。


  就轴承生产需要的原辅材料来说,轴承钢(套圈料、滚子料等)是使用量**大、质量要求**高、对轴承质量(疲惫强度和耐久性)影响**大的原材料,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中所需资金**多的项目。


  虽然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为轴承生产加工配套的钢铁企业也不在少数,但是轴承钢质量从总体上说仍不过关,除了上钢五厂、大连金牛、江苏兴澄等少数企业的轴承钢质量能够满足轴承生产加工的质量要求外,其他企业所生产的轴承钢(包括套圈料、滚子料和板料)质量仍难以满足轴承生产的要求。


  另外钢铁行业生产规模高度集中,企业数量少,真正有实力的就上海宝钢、武钢、鞍钢、唐钢、济钢、莱钢等几家大型、特大型钢铁企业。而这些规模较大、质量过硬的钢铁企业,由于产品有保证,供不应求,颇有些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味道。所以好的轴承生产企业假如想保证产品质量,必须选择质量合格的钢材,价格贵也别无选择。


  由于双方的合作缺乏平等、公平的基础,所以彼此的业务合作就很难谈得上公平,更难谈得上有良好的服务。而那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即使价格再低、服务态度再好也不敢使用。


  现在大家都说,钢材价格长期居高不下一方面受国内钢材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钢铁企业在原材料铁矿石采购方面一直大量依靠进口,在定价方面缺乏定价权,铁矿石价格涨多少完全是国际铁矿石供给巨头说了算,国内钢铁企业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样地,目前轴承行业企业与钢铁生产企业的关系跟钢铁生产企业与铁矿石供给商的关系十分相似,轴承生产企业在与钢铁企业的业务合作中没有主动权和发言权。所以笔者认为,轴承生产企业要想把握主动,取得价格主动权,必须走兼并联合之路,做大企业规模,减少生产企业数量,然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价格联盟,联合起来应对钢铁企业的涨价,对恶意涨价者给予封杀,这样才能在合作中把握主动。


  设备保障是后盾


  在轴承生产加工过程中,为轴承加工检测提供加工检测手段的机床设备和检测仪器(包括锻造、车加工、磨加工、超精、热处理、清洗、检测仪器等)的精度和稳定性更为重要。


  机床设备精度高、稳定性好,加工的产品就会在加工精度方面有保证,假如机床性能不好,设备老化落后、精度低,即使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再好、工艺再先进,也无法生产出高质量、高精度的产品。因此作为为轴承生产提供设备的轴承装备制造业,机床设备生产企业应该在设备国产化和技术先进性方面下大力气,大力进行设备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根据客户要求生产适应轴承行业发展的设备,全面提高加工设备的技术水平,努力满足轴承生产加工的设备需求。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进口轴承INA世纪光大有限公司 普通商家  
联系人 商小姐  
座机电话 27481037  
手机号码 13900000000   
电子邮箱 tjgdinazc@126.com  
其它联系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