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互联网 让木门情感营销向情怀营销升华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随着营销模式的多样化,节日营销成为众多企业**爱玩的花招之一。然而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也会让消费者感到疲劳,甚至是厌恶渐渐转变为冷漠,面对这种情况特别是处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应多往情感营销方面发展,让情感营销升华到情怀营销这才是**高境界,业绩自然上涨。
借用微博话题植入广告
其实,不难发现,在在互联网营销上,各商家都大打亲情牌,比如母亲节与父亲节期间,对消费者发出感恩的倡导,明确指出应该给母亲买什么产品,给父亲买什么产品,美其名曰"孝道"。而另一些做得更高明的商家,则大打催泪弹,比如算算和父母团聚的时间,在网上晒一晒某位父亲的账单,无非就是"先把你弄哭,再把你征服"。
商家节日营销手法雷同,一味的走情感路线,让消费者产生了抗体,商家卖力吆喝,应者寥寥。而某家企业却反其道而行之。先试微博话题#24小时和父母作对#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并踊跃参与。然后大胆求新,特别是在母亲节这一特殊的节点,以网友共同回忆与父母作对的糗事作为营销切入点,而话题取名"24小时与父母作对"既有轻松调侃,其中将自己的产品诉求巧妙植入,与网友发生互动。
话题炒作提升产品特性
网友们纷纷参与话题,并在下留言回忆与父母作对的糗事,比如有网友称,小时候,妈妈教自己学做饭,结果上当了,以后只得自己做饭吃。又比如有网友称,妈妈洗衣服,结果把自己的破洞牛仔裤给缝补好了--母爱,这个颇为抽象的词,迅速变得具体起来,有了生动的细节。于是网友的留言,又作了第二轮转播,并借势推出宣传语:"母爱无边,不作不鲜",并以一组海报,强势推广"作"字,以母爱的"作"
无微不至、无所不能、无限深情。巧妙嫁接到产品特性,对新鲜的极致追求,对质量的极端苛求等等。
这一"广告味"十足的话题,在微博上却引发了积极的传播,参与人数迅速达到了700万,留言参与讨论的达到了3000+,显然,该企业的这一轮传播把准了消费者的脉,他们并不需要说教式的感恩或感动,而更需要个体的个性化表达。其**终的传播效果亦是惊人的,从母亲节到父亲节持续一个月的话题营销中,阅读人数达到940余万人次。
情感产生共鸣提升体验
在情感泛滥的营销丛林生存,仅让消费者觉得感动是不够的,而是需要消费者对你产生情感上的认同,也就是说,得让消费者体验到你的情怀。这一营销案例也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互联网产品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围着用户来,体验做到极致,然后用互联网方式推广。
而体验的核心,并不局限于体验产品的本身,而在于产品它所拥有的文化与价值取向,是否能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在互联网时代,感动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能够打动他们的,才是王道。
这样的手段很是高明,对于木门企业而言可以大加学习借鉴,让情感营销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出发,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得到有情的体验,实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