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完善地板采暖技术是实现节能65% 的保障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方面,而造成我国建筑能耗较大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差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供暖和供冷技术的落后也造成了能源供应的增加。因此,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应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是政府要及时制定建筑节能政策、法规、规划、标准和监管措施;二是相关方面要积极开发、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产品。要执行65%的节能标准,就必须有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作保障。

    节能技术和产品主要包括建筑物围护结构与室内供暖、供冷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两大类。目前,我国在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推广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而在室内供暖、供冷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推广应用方面才刚刚起步。因此,大力推广应用室内供暖、供冷新技术、新产品已成为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完成节能降耗规划指标的当务之急。
    地板采暖是我国近几年来室内供暖、供冷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是建设部第218号公告《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中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并已在当年发布、实施了JGJ142-2004《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多数省、市的应用率都达到了50%~70%。其中河北省2006年有1000~1200万平方米的住宅竣工面积采用了地板采暖。
    地板采暖是把耐热管材或发热电缆埋设在地板内,以低温热水或电热能加热地板,再通过地板以辐射方式加热室内空间的技术。辐射供暖方式与对流供暖方式相比节约能源约10%~30%。
    地板采暖节能效果
    一、地板采暖的辐射传热方式与对流方式加热室内空间相比,可降低热损耗,提高热效率。
    二、对流传热导致室内空间上部温度高而下部温度低。

   与此相反,辐射传热是下部温度高而顶部温度低,因此减少了人体高度以上空间的无效热供给。
    三、地板采暖给人以脚暖头凉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对流传热形成的头热脚凉的感觉相比,人体的舒适感受度会低1~3摄氏度。因此,在采用地板采暖的室内,16摄氏度即可达到对流采暖18摄氏度的人体舒适度效果。有关技术资料显示,如室内温度降低1摄氏度,可节能近10%。
    四、利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进行地板供暖、供冷,每平方米装机电量不大于15W/㎡,比空调低30~50W/㎡,可有效缓解夏季供电紧张状况。
    五、由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度不同及在室内活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地板供暖、供冷的自动调节功能,人为控制的方便性也能产生相应的节能效果。
    六、由于地板本身是热辐射面,因此减少了围护结构近五分之一的冷面吸热耗能。
    地板采暖的技术优势
    由于地板采暖的介质温度要求在30~60摄氏度,比散热器规定的高温热
    水低35~65摄氏度,因此既可以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又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供暖、供冷的技术优势。
    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的低温热水地板采暖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占到目前各种地暖技术应用总量的90%。这种技术的优点主要是只需将集中供热管网终端明装的散热器改为暗装在地板内的耐热管材就行了,其技术含量不高,施工简便,成本低,可实现分户计量,舒适性好,节能效果明显。而城市集中供热是建设部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今后多年中这种地板采暖仍将占城市住宅供暖的主导地位。
    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现冷暖双供的技术受到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并列为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目前,可利用再生能源进行供暖、供冷的技术,主要是利用地下常温水的水源热泵技术和利用土壤热的地源热泵技术。
    水源热泵技术是在冬季把地下水的大部分热量置换到供暖用的低温热水后,再将水回灌入地下,夏季通过地下水在地板中循环,来降低室内温度;而地源热泵技术则是在冬天把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用于室内供暖,夏季则把室内的热量带到地下达到制冷的目的。
   近几年来,上述技术在北京、沈阳等市得到了推广应用,2006年的应用面积都在1300万平方米以上,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等市的新建住宅小区也有应用冷、热双供,效果良好。据项目论证书和投入使用一年后的评价报告显示,其运行费用冬季供暖期为16元/平方米,夏季供冷(含除湿)费用每月平均2元/平方米,其
    电热转换率为1:3.5~1:4.6,运行费用比风冷空调低40%。
    此外还可以使用电热源地暖技术。
    该技术是把发热电缆(包括其它电热装置)埋设在地板内,通过电热转换加热室内空间,达到冬季采暖目的的技术。其特点是电热转换率不低于97%,可实现温度自动控制,节能和环保效果明显。

产品导航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上海合丽木业有限公司沈阳办事处 普通商家  
联系人 邹经理  
座机电话 024-25658927  
手机号码 13889363202   
传真号码 024-25658927  
电子邮箱 sy.jc001@163.com  
其它联系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