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源的“候鸟”特征带给陶瓷行业的启示
互联网 09-04-17 阅读数:
当前行业都在"过冬",因为新中源企业产能提前在西部、中部地区布局,开拓三四线市场,这样就有效地弥补了房地产调整以来一二线市场需求的不足,以及金融风暴以来出口市场需求的不足。"新中源模式"在经济低迷时期给行业的启示是:当各种要素成本高企,企业原有经营模式需要调整的时候,要敢于调整、善于调整;要敢于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创造新低成本的优势;要学会认识并驾驭"经济周期",在经济收缩时期各种要素成本下降的阶段,抓住机遇进行低成本扩张或者投资上游资源;产业转移、扩张需要前期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及足够的资源准备,尤其是足够的远程管理经验,而这根本上是需要一支拿得出去,能适应不同文化的环境,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
在当前三四线市场非常活跃的大背景下,新中源企业外省的生产基地比较容易完成产销平衡,而在广东比较难。未来广东生产基地(主要是清远、三水基地,河源基地80%出口)的出路在于做高附加值的东西,因此其在广东未来不会再增加产能,只能是保持。目前新中源企业外省产量与广东产量比例已经是60%和40%.按其长期的出口与内销30%和70%比例安排,广东将主要是出口地,只有一部分产能用于生产高端及创新产品。试想一下,如果没有05、06年坚定的调整,不是将广东产能压缩,产品定位下沉,把资源转投到内地,而是继续膨胀广东的产能,今天的新中源企业会如何?
作为广东企业"走出去"的先驱,新中源企业没有成为"先烈",而是继续成为领导者(虽然还不能说是**后的成功),这是行业之幸。今天,当佛山企业扎堆跟着新中源企业跑的时候,作为跟随者的他们一定知道自己的"后发优势",而这种优势难道不是前面"遮风挡雨"的新中源企业所创造的?即使内地"引凤"成功的各级政府也要感谢新中源企业,因为当他们由于观念和经验的缺乏导致办事不力的时候,作为来自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新中源企业每每起到了重要的启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