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竞争下考验异常严峻 内需陶瓷市场战略突围
互联网 08-10-13 阅读数:
规范管理持续发展,重视人才轻装上阵
任何创新,始于观念的创新。企业老板作为创新的决策者和组织者,应该具备高度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才能积极有效地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并推动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大家都在说陶瓷业是传统产业,大多企业也由传统家族企业演变而来,由此带来机构臃肿、管理欠缺规范等诸多“家族”企业弊病。其实做企业和做人一样,小的时候可以不懂事,但不可以不“五脏俱全”;企业大了,管理、制度就更应该现代化、规范化了。
如果我们的企业还靠那种老板看好什么就做什么,永远摆脱不了跟风和低级竞争的怪圈。近年来,我国陶瓷行业掀起了到意大利米兰、德国科隆等国际陶瓷展“参观学习”的热潮,但你听一下人家外国人是怎么说的:中国人考察的本质是进行掠夺,包括设计的掠夺,品牌的偷袭。这话就是说给那些有“老板战略”的老板们听的。
曾几何时,国内一些创造力比较强的企业,也开始对“三防”(防火,防盗,防记者)进行“新解”,即:防火,防盗,防抄袭。“防记者”显然已经是过去式了,媒体的传播力量已经充分让那些有所作为的企业尝到了甜头。“防抄袭”的直接表现是向意大利、德国的部分展位一样,直接在门口设置一道防线,参观者一律凭厂家事先发放的邀请函入内,其他人士概不接待。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被外国人拒之门外也就罢了,连自己人都看不起自己,那可真是无地自容了。羞愧之于,加上市场提价的“似乎不可能性”,我们的企业老板应该下定决心,不要再做寄生虫了。重新思考与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组建现代管理队伍,包括产品设计研发力量、大工业生产体系、市场营销队伍,加强自主创造力,将原创进行到底,去全面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只有通过规范与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做好生产成本控制,向管理要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合作,也才能得到长远的合作和市场。
在构建现代管理体系中,**重要的是人才。这并不是说中国传统陶瓷生产不需要人才,而是前些年,陶瓷企业的设计、技术和管理人才由于没有强烈的经济驱动力,而没有真正地被凸现出来。前不久,笔者与省外一高校教授聊天,教授感慨的说:因为陶瓷设计人才的价值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导致不少学了两、三年陶瓷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后一年纷纷转学其他专业了,授课老师也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教学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在“人才荒”、“地荒”、“电荒”和“油荒”等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出现,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竞争日益惨烈的多重包夹下,企业想要冲出重围,就必须独辟蹊径,招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行为。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企业生存之道有很多路数,但不管怎样,要从企业的战略、全局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以“适应市场快速反应”为前提,以创新速度赢得市场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