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陶瓷产业遭遇“寒流“ 面临停产
互联网 08-10-08 阅读数:
在这次行业“寒流”冲击中,该区一些企业如佳宝、怡高、地王等建陶企业,由于产品花色多、质量高、牌子硬,把握住了市场价格的主导权,不但利润未受影响,还保持了较高的产销水平。受此启发,一些以前因循守旧的企业老板,开始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更新设备,革新技术,转产市场销路好、利润空间大的产品。
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增强,一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把先进的营销理念引进生产过程。近日,佳宝建陶学习佛山等地经验,投资500万元兴建了佳宝企业营销中心,对公司产品进行全景式展示销售,成为全区陶瓷业界的一大亮点。
还有一些企业把行业低谷看作“休整期”,借机提升公司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发展蓄力。比如,佳贝特建陶公司,利用部分生产线停产的时机,合理安排人力,组织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体现了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蓄力“突围”
资料显示,目前罗庄区拥有制陶企业100家,其中建陶企业76家,年产能达到3.8亿平方米,日用陶瓷24家,年产能达到8.5亿件,产品辐射鲁、苏、豫、皖、浙等省2亿多人口,在全国**陶瓷产区中排位*前。 与全国其他重要陶瓷生产地区相比,罗庄亦有其自身优势: 区位优势。辖区内数条铁路、高速公路通过,近海临港,北接河北、东北,西达河南、山西,南通上海、苏浙,交通便捷。来自广东佛山的三家高新技术陶瓷装备企业———奔朗、金刚、一鼎前不久相继落户罗庄,就是看中了罗庄的区位优势。
市场优势。众所周知,我市是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不管是市区的建材市场,还是罗庄的陶瓷一条街,都为罗庄陶瓷产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市场条件。
基础优势。罗庄有着数千年制陶历史,罗庄人有着浓厚的陶瓷情结,这为把陶瓷产业打造成区域名片、经济支柱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根基。
面对当前的行业低谷,罗庄区引导企业抓住这次行业调整机会,做好完善提升文章,以期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我们将着力探寻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争取利用3到5年的时间把罗庄打造成全国**具竞争力的陶瓷产区。”李继葆的话语里充满信心。
据介绍,罗庄陶瓷产业升级大戏已经拉开帷幕。全区将高、中、低档产品的比率由原来的1:4:5转化为3:3:4。目前,像聚晶微粉砖这样的高档砖罗庄已经可以量产,有部分陶瓷企业开始尝试向工业陶瓷、功能陶瓷、结构陶瓷领域扩展。显然,在不久的将来,罗庄陶瓷留给大家的将不再是低档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