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陶瓷产业遭遇“寒流“ 面临停产

互联网 08-10-08  阅读数:

  另外,由于国家针对严峻的通胀形势,上半年采取了紧缩银根的政策,导致了一些企业在资金运营上出现困难。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的下调则造成陶瓷业出口业务持续萎缩,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造成行业利润的进一步下降。 深层“短板”

  采访中,一位陶瓷业人士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2004年全国陶瓷协会举办的展示会上,大小、做工相仿的一个陶瓷小碗,美国产的卖到6.4美元,潮州产的卖到6.4元人民币,罗庄产的卖价仅为0.64元人民币。他说:“差距为何如此悬殊?关键是品牌,是技术。”

  “寒流”影响重大,既与“寒流”力度有关,也与自身“体质”有关。和全国先进陶瓷产区相比,罗庄陶瓷业存有多处“短板”。

  **,在技术上缺乏研发优势。全区100家陶瓷企业,大多数企业走价低、量大抢占低端市场的老路,能够配备专门研发设备和研发人员的不足10%。花钱买配方,产品*模仿,新产品研发能力相对滞后已成为罗庄陶瓷提档升级的关键瓶颈。

  其次,人才基础薄弱。全区陶瓷企业拥有职工约2.6万人,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300名。有“瓷都”美誉的景德镇建有陶瓷学院,专门系统化地培养陶瓷产业链上需要的各类人才;潮州则一次就大规模从景德镇引进专业人才 3000人。相比之下,罗庄陶瓷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因人才储备不足显得力不从心。

  再次,品牌意识薄弱。部分企业决策者的意识和市场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重质量、轻品牌,重生产、轻营销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据统计,90%的罗庄陶瓷企业贴牌生产,而微利经营状态反过来造成企业无暇顾及品牌建设。

  而本地原材料不足,人力资本优势逐渐失去等原因,也造成了罗庄陶瓷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限制了产业发展速度。

  另类“机遇”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一条铁律,而历史也证明在每一次行业低谷过后,能够顽强生存下来的企业都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挑战总是和机遇相依共存。罗庄区的决策者认为“眼下的困境并非全是坏事”。一方面,在外界多种因素的冲击下,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打价格战维持生存的小企业被迫关闭,减轻了“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利润空间的压缩逼迫企业进行自我改造提升,有利于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特别是清洁能源更容易为企业接受使用。

  采访中,看到压力下的罗庄陶瓷业正在发生令人欣喜的“质变”——— 积极谋求科学发展的路子已经由单个业主的自发行为变成整体的“行业觉醒”。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