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石材竟是“隐形杀手”?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装修材料按放射性分为三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这一标准依据装修材料放射性水平大小将装修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其中明确规定A类装修材料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B类装修材料不可用于I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I类民用建筑的外饰面及其它一切建筑物的内、外饰面;C类装修材料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
采访店铺均无质监检测报告
在东城泰和商业街有十几家石材加工门店,刺耳的锯声从街道两边响起。记者走访一家店铺发现,放在外面的石材都是粗糙的未加工过的,叠竖在一起,也未曾见有任何A、B、C之类的分类。记者问店主及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检测过时,店主忙不迭地称肯定检测过,待问及既然检测过了,为什么销售的时候不分类时,店主们很不耐烦地走开了。
14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东莞市**大的南城批发市场,多数店铺都是许多石板堆叠在一起,没有任何分类标识。在一个店铺内记者故意强调称自己要买的是室内装修材料,老板告诉记者,室内室外都是一个样,要看你喜欢什么颜色,譬如墙壁上那些就比较贵,都是从巴西等地进口过来的,要几百元一个平方米。记者称室内装修的属于A类,不要B类和C类的,老板没听懂记者的意思。当记者要看那些挂在墙上已加工好了的石材的检测报告时,老板摇头称:“在海关已经检测过了,我们这没有检测报告。”记者找了另外十多家店铺,都没有发现有持有质监局检测报告的店铺。
石材“伤身”多数市民并不知晓
记者在体育路上随机采访了15位市民,其中7位市民称不知道大理石、花岗岩也会有辐射,5位市民称好像听说,但没有看过相关资料,只是称听说过有做装修材料的得了白血病的。而记者在对已经购买住房的一些市民采访时发现,市民在选择室内装修材料时根本不会要求销售商提供分类标准,只是按照自己喜好的颜色和获得的一些对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质量鉴别的知识进行挑选。家住寮步的许先生对记者说,“不会吧,会有辐射?那店老板怎么不告诉我呢?”不过,住在东城某小区的王先生则称自己也对石材有辐射了解一些,但是既然商家没有分类,也没检测报告,他也没办法,买过来用得合适就算了。
质监局称:建材应有质检报告
昨天下午3时许,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的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质量法》的规定,出售建筑石材的部门应该有相应的质检报告,该报告由质检部门按照计划,在生产领域定期进行,一般为半年一次,作为出售石材的安全凭证。“具体到一些商户是不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做,那就是工商部门要做的监督工作了。”
东莞市工商局市场合同科的相关负责人称,近期还没有听说对市场上的一些石材经营部门进行过检查。至多长时间检查一次,该负责人表示“对此不太清楚”。
据悉,商家销售石材时应该主动向消费者出示检测报告,报告上应该有三个章:圆形的检测机构章、椭圆形的CMA章和CAL章,报告上还应该注明“经检测合格”的结论,用于家庭内部装饰的材质必须是A类,商家应该出示A类装修材料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