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是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新瓶颈!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成都防水材料】八十年代至今,我国陆续引进和自行开发的新型防水材料达几十种,开始应用于各类型工程及不同部位。由于经济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建筑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更为突出,但是,人们还是习惯采用过去的研究方法,对新型防水材料怎样全方位地用于防水的各个部位,还是沿用以材料为主线的防水设计的思想,规范也是按材料划分为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刚性防水等章节,突出了材料的地位和作用,采用单层卷材冷施工工艺、热熔施工工艺、薄质多遍涂刷的涂料冷施工工艺等。
人们还习惯编制标准图供设计及施工直接引用。由于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材料的多品种,用材组合的不同,无法直接引用标准图集作为设计图和施工图使用,只能作为参考图,施工者找不到完整的施工图,按图施工就成为空话,任意施工现象增多,防水工程质量就难以保证。在大量的渗漏工程面前,人们不得不思考和反省我们的设计思想。防水工程主体是多种多样,所处环境条件也是千变万化的,应当根据工程设防主体的特点,从设防功能要求出发,来制订防水设防方案,选用适应主体部位环境要求的、符合防水层功能要求的、符合施工工艺条件的、符合施工工程环境条件要求的防水材料。因此以适应和满足防水主体功能设防要求的设计思想形成了,提出了适应防水功能要求的防水层就是**有效、**合理的防水方案,进行可靠性设计,在耐用年限内防水层就应该适应结构变形对防水层损害,抵御自然环境中热、冷、雨雪、冰冻对防水层的老化损害,适应施工环境的要求,施工质量允许缺陷的概率和抵御施工和后期的踩踏、穿刺及虫(菌)害,尤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穿刺了防水层,也不应发生窜水渗漏。防水层为满足防水功能目标要求,在可靠的前提下,选择符合设防要求的防水材料,一种材料不能满足功能要求时,就选用两种材料复合,这种组合还要求选用的材料互补、相容,这才能达到防水设防的目标要求。
而且近年来,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内外部环境十分恶劣,由于受不甚规范的建筑市场的影响,防水材料生产企业之间出现不正当竞争,部分企业在产品质量上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以攫取不正当的利润;在对待质检上采取瞒天过海方式,以逃脱可能的惩罚;在争夺市场份额上,竟把贬低他人、拉拢权势、买通关键人物作为主要竞争手段,方式离奇,手段怪异,严重扰乱了市场环境。
针对此种怪象,业内有识之士多有分析,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导致行业门槛过低。由于我国的建筑防水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生产集中度相对其他行业要低许多,导致许多地方出现大锅熬沥青的简易生产方式,几万元或者十几万元就能搞一条卷材生产线,这样的产品虽然达不到标准要求,却能在建筑市场上呼风唤雨。
第二,政策落后或不配套,企业负担过重。这方面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防水工程预算定额过低,企业无利可图。若加上小作坊企业的竞争手段,大中型防水企业根本无力抗衡。在原材料价格逐年飞涨的情况下,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吃饭都不易,更谈不上积累与发展了。二是我国的防水企业多数具有防水工程施工资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没有与使用自产材料进行防水工程承包施工相适应的企业纳税管理办法,造成许多建筑防水材料生产兼施工企业在从事防水工程施工时重复纳税,即一方面要缴纳增值税,另一方面又要缴纳营业税。重复纳税,也使企业苦不堪言。
防水行业的乱不只是以上两方面,笔者认为这是两个相对而言比较重要的原因。只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可喜的是,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已着手解决。国家税务总局此次将防水企业比照对金属结构、铝合金门窗、玻璃幕墙等行业的管理方式,从而将防水企业多年重复纳税问题一次性解决,为防水企业减负,这无疑对我国的防水行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永攀-成都防水材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