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地板市场渠道变局将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强化地板】对地板行业来说,地板企业和地板经销商洗牌的加剧,不断有人进入,也不断有人退出,这正是地板行业新陈代谢加快的表征,也是行业机体愈加健康的明证。认清它们,把混乱的现实揉碎了、嚼烂了、吞下去,比之视而不见,更能让我们身心健康。当所谓“冬天”或者所谓“2012”真正到来时,才能跟得上滚滚的历史车轮。那么2012地板市场渠道变局将走向何方?
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地板行业,未来的市场仍在,但那种整体的高速增长已经真正成为“过去式”了。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地板产业,都已经如郎咸平长期告诫我们的那样,陷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之中。地板行业,和中国经济一样,就像一个在冰面上奔跑的小孩,一不小心跑过了终点线却停不下来。前方不远处就是冰山。
卖场面积过剩、企业数量过剩、总体产能过剩,这些都只能等待整个行业通过洗牌和重整来化解。传统连锁家居卖场的疯狂扩张,在去年达到了巅峰。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家具卖场至少超过1000家,新开卖场呈现超大体量的特征,今年新开卖场动辄15万、20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的地板市场普遍存在过剩现象。
虽然在很多城市,经销商撤场、卖场关店的消息不断传来,也只被视作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谁不想当**后的赢家?没有人关心市场总量是不是过剩,只关心自己的版图扩张得够不够快。
在全国几十万经销商“呐喊”了一年多之后,对于连锁大卖场的抱怨也在今年完全浮出水面,甚嚣尘上。标志性的事件,是年初中国家具销售商联合会的成立,以及亚太传媒倾力打造的经销商联盟等,昭示经销商已经不再甘于被绑架的角色,他们在尝试扎堆寻求话语权。强化地板
当前,国内地板产品主要是由经销商进行销售,其销售量占到产品总销量的80%-90%。厂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将产品通过经销商销售,不断扩大产品的覆盖面,获得巨大的利润。厂家能否有效管理经销商、调动各级经销商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发展。
中国木地板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外相比处于初级阶段。小型的、孤立的系统比较多。业务系统的功能涵盖范围广泛,却都处于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业务数据都未经历过数据集中。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提高的营销费用和日益微薄的利润,木地板企业不得不采取新的管理,比如有效的客户反应、类别管理和多渠道整合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商业分析,因为商业分析可以给客户提供界定、跟踪重要商业数据,如客户行为、产品组合、定价、库存水平、营销费用和财务状况等,并针对这些参数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地板企业也可以把重心向网络转移,而且,地板行业的物流成本并不比彩电、冰箱要高,对包装及送达时间的要求则相对更为宽松。如果网上的销量能够撑起来,那么地板企业在与红星美凯龙之类卖场进行价格博弈时,就会更有底气。
另一方面,家居卖场也应该大踏步向电子商务转型,谁能率先成为该领域的“京东商城”,谁就能够率先跳出目前这种线下的恶性竞争。据统计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约为3500家,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居卖场是亏本经营。而地板厂家在面对不同卖场的不同要求时,也是无所适从。目前几个大的家居类卖场的官网都没有电商的功能,与早期的国美、苏宁同出一辙。但是,电子商务是未来的趋势,且家居卖场中尚未出现国美、苏宁般的垄断,因此,谁先迈出电子商务这一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渠道成本,谁就可能带着建材家居企业走的更远。
强化地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