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地板行业发展问题多,消费市场也需警惕!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实木地板在我国应用时间比较长,但科技含量高的实木地板在我国仅有6年的发展史。相比而言,大多数实木地板的生产和销售商市场营销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并缺乏长远战略目标,是目前地板市场投入总量**小、所占份额**低的产品。
实木地板是比较适合于家庭环境使用的地饰产品,就其性能、价格而言,市场发展应该更好一些,但实际情况是市场价格低廉、经营混乱,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实木地板的市场发展。
而且随着全球性木材资源的总体缺口,价格都在持续上涨,国产木材以东北国有林区为例,1995年的平均售价在350元/m3左右,至2004年平均售价已达800元/m3左右,尤其适宜生产实木地板表板的柞木、曲柳、枫木的平均价售价从95年的800元/m3至2005年涨到2300元/m3左右,适宜作芯、背板的杨木平均售价从95年的280元/m3左右到2005年达到700元/m3左右。俄罗斯进口的同等级柞木、曲柳原木也紧随中国市场变动,价格大幅度提升。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开始鼓励锯材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对出口原木增收关税,今后几年原木价格将进一步大幅度提升。由于原料成本已占到生产成本的70%(品种结构差异),以普通三拼15mm厚4mm柞木表板地板为例,表板毛坯块价格95年3000元/m3,2000年3500元/m3,2005年上升到4500元/m3;年平均增长10%,芯板(杨木板材)95年500元/m3,2000年800元/m3,2005年涨到1010元/m3(含税价),背板杨木旋切单板2005年涨到2450元/m3,据此测算2005年产品生产成本为100元/m2,其中原料占到70元,占成本的70%。
实木地板消费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是由实木地板厂商制造的消费误区,消费者需一一警惕。
1、假冒树种名称问题,即实木地板商品标明的树种名称和鉴定结果不符,并且大多是以次充好,如用桦木冒充樱桃木,用东南亚杂木假冒进口紫檀、柚木,给消费者造成了误导。常用树种名称见《实木地板消费白皮书》**篇“实木地板认识基础篇”。
2、个别实木地板厂家把自己生产的实木地板非法进行“贴牌”销售,在实木地板或包装等标识上贴上某些着名品牌的商标及名称,或采用相似的名称或图案,以混淆消费者的视觉。
3、广告宣传名不副实,近年来,随着家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实木地板厂家大力投入广告宣传,各种各样的实木地板广告铺天盖地。从一些消费者投诉的情况看,实木地板纠纷不少是缘于广告不实。
有些小的地板公司为了促销,常常推出一些“特价品”、“低价品”活动,实际上是一些残次品或伪劣品,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提出退货时,对方总会以特价品、不退不换为由进行拒绝。由于实木地板一般都是安装后几个月才会出毛病,等到消费者回过头来,往往已经找不到经销商了。
目前,全国市场上实木地板的产品名称鱼龙混杂,令人眼花缭乱,导致许多消费者无从选择,而事实上国家标准规定的统一标准名称为“实木地板”。由于实木地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含有甲醛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胶粘剂等,如该类胶粘剂有害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应关注实木地板的环保指标,同时实木地板甲醛释放量应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虽然稳定性好是实木地板的突出优点,但含水率控制不当或铺装不科学,也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因此,消费者应重视实木地板的含水率指标和铺装方法,确保稳定性。实木地板是由几层木材胶合加工而成的地板,胶合性能越好,则地板使用寿命越长,越耐用,维护越容易。
消费者在遵循“谁销售谁铺设”的原则的同时,还应确保销售方具备以下条件:1.有正规施工队伍,且有良好的施工经验;2.施工队伍形象良好,施工管理规范;3.有完善的铺装规范。
实木地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