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市场萧条的主要原因在哪?
发布时间 阅读数:120
当前的市场环境,与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太不相同。那是外部力量对木门家居行业的间接影响,中国有独特的条件,受影响本身有限,何况中国政府有能力率先摆脱危机,信心正是来源于此。如今的楼市调控,是政府为抑制房价主动配制的调剂药方,房价的“烧”不退,药就不会停,而“退烧”的时间有多长、以什么度数为限,很难有个准确的判断。这就使得房产“限购”可能是一场持久战,一年、两年乃至更久。过去的困难扛一扛就没事儿了,现在有多少木门企业能扛得住呢?
木门市场已经对这种形势做出了反应。就算有的企业逆市上扬,销量上去了利润却下来了。于是,价格战失灵了,获得的木门卖场在减租甚至关门了、有的木门品牌在收缩战线、有的木门经销商干不下去了不得不反水了市场份额,却赚不到钱,死得更快;概念战不管用了,需求不足,你忽悠得再好也没人愿意买单。
由于零售业务受到了楼市低迷的影响,建材市场表现不佳。卖场内经常有商户因捱不住市场寒流而退出,也有新的商户不断进来,但这些新商户常常过不了两三个月,又选择了歇业关门,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些商家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甚至将店面进行缩减或找人合租。在华凌实木门一条街笔者看到关闭了的木门店面不少,市场中出现了一些空铺,整个木门卖场的规模呈现收缩状态。
市场的冷淡考验着商家的生存能力,但这对于实力雄厚的商家来说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则比较小。据众晟木门经销商尚玉芬透露,尽管增长幅度没有前两年那么大,但依然保持着平稳增长。
现在部分做高端品牌的木门厂,面临两个头痛的问题:一是开店速度慢,1年下来仅开10多家店;二是专卖店开业后产品难以大量销售,资金周转紧张。当前,部分企业开始努力调整现有渠道:大企业在已有产品线的基础上,增加新的生产线,扩大产能;小企业增加新项目,试水转产、跨行营销;另有企业联姻房地产开发商,直接为工程项目做配套服务。
在全国发展代理商或专卖店的木门企业,在主要市场以外的区域经营状况不理想,属于“外地品牌”,自然受到本地工厂、夫妻店、建材一条街的排斥,
当地品牌具有供货时间短、价格便宜、人脉关系广等相对优势,如果在市场竞争中想与他们分一杯羹,外地品牌则要具备更优的“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但
多数经销商在这几方面做得不到位,估计3成左右经销商处于被淘汰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