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促进产业转型 LED照明成为“新势力”
OFweek 半导体照明网 14-09-26 阅读数:
为了加强工业领域大气污染防治,促进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工信部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以下简称《提升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既是我国经济发展重点区域,也是污染物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之一。2014年1月初,山西出台的《山西省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方案》中提出,未来两年内,该省将重点推进15项节能环保工程。到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1600亿元,培育出20家左右产值"10亿元级"企业。而半导体照明作为新一代高效照明产品的主流,即在这15项节能环保工程之列。
随后,在山西省公布的《2014年推进工业节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中还对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给予明确指示,要以长治、晋城LED生产企业为主体,整合优势资源,完善LED产业链条,推进半导体照明散热材料、照明灯具等各种组件及辅助材料的本地化配套,建设晋东南光电产业基地。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拓展电光源产品推广应用。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目标。
LED照明项目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和大连、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形成规模,全国LED企业已突破3000家,我国也已成为全球的LED加工厂。作为内陆地区的山西省,发展高科技产业始终面临着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诸多难题,这对新生的LED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回顾整个山西省LED照明产业的发展历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山西省就开始涉及LED产业,到2009年开始出现放量投资,行业迅速兴起。目前,山西省LED企业有23户,具备了年产芯片45亿支、灯具426万套、显示屏3万平方米、电源100万支、路灯1.5万套的生产能力,产业发展雏形初具。
LED产业一般按照材料制备、芯片制备和器件封装与应用分为上、中、下游。上游环节(外延生长、芯片制造)是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中技术含量**高、对**终产品品质影响**大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外延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后续芯片、封装及应用产品的品质和**终应用领域。山西省的长治高科、山西飞虹等两家企业已涉足了这一环节,这也是山西省规模**大的两家LED企业。长治高科已形成年产红黄光外延片10万片、蓝绿光外延片16万片,红黄光13mil芯片22亿支,蓝绿光芯片23亿支的生产能力。山西飞虹生产300万外延片和50亿只芯片的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
在LED封装领域,山西省有6家企业涉及。其中,山西光宇的大功率LED封装、多芯片封装、大功率LED照明应用技术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长治高科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共烧陶瓷基板LED光源封装技术,提高了散热效率,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发光效率。山西乐百利特生产的"嫦娥三号"两器互拍光源,经受住了月球上昼夜温差几百摄氏度的严酷考验,圆满完成了探测任务,标志着这款中国制造的LED光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西省通过政策的扶持,推动一大批半导体照明工程加速落地实施,给山西LED行业的发展带来持续发展动力,有效拉动下游消费市场,推动LED照明市场启动。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产业转移将成为必然趋势,沿海发达省份的LED产业必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山西具有良好的承接条件。这些因素都将促进山西LED产业快速发展。
LED产业发展方向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市场总体比较大,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山西省LED产业正加快核心技术向产业优势的转化,相信未来将出现更多资源型企业和民营资本转型高新科技的成功范例,成为我国LED产业发展崛起的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