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之美 离不开“细节把控”
互联网 14-02-27 阅读数:
法制晚报讯 不久前,记者到京作红木**企业君德益厂内采访,遇到**古典家具专家张德祥先生在参观君德益车间生产流程。记者和张先生都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君德益每个工人的手边,都备有一把亮闪闪的游标卡尺。
“这游标卡尺是做什么用的?”记者一时未反应过来,随口问一位工人。
张先生则比记者老练得多,一眼就看出了个中门道,解释说:“这是专门测量家具构件尺寸用的,工人备在手边,随用随量,出来的活计精确到毫米,他们活儿做得真是一丝不苟。”
经张先生解释,我一下子明白了。不过,我以前到过不少厂家,却很少见这工具,君德益居然人手一把,更是闻所未闻。稍后,我向君德益董事长王朋成、总裁刘敏提起了这个细节。
“有了游标卡尺,避免眼高手低。”王先生说,“**近我们又买了一批这种卡尺,因为年后开工又招了不少工人,新来的要保证人手一把。一些刚来的工人一开始还不大理解:怎么人人都配游标卡尺?我说:小工具有大用途。”
在王总解释下,道理渐渐明朗:**,中国明清家具之所以美,之所以抵达了人类家具历史的艺术峰巅,是因为造型优美,比例合度,而造型、比例是通过各部件的结构尺寸和相互关系表现出来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家具制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各部件宽窄粗细要有保证。
其次,中国传统家具有一个核心结构方式,那就是榫卯结构,它是家具的灵魂,榫与卯接合当然是越严实越好,**高境界是“间不容发”,要求精确到毫米。怎样精确到毫米?经验丰富的师傅能够眼到、心到、手到,做起来很到位,但经验不够丰富者,就非得有一个游标卡尺不可。要是眼高手低,那就会出大错。王朋成先生说:“如果榫卯结构这个灵魂做不好,其他的免谈。多了少了都不严谨,都会松动,那你雕刻得再细,打磨得再光,**后也会散架。”
王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春节前,有客户介绍来一位朋友委托君德益修一张红木大床。这张床是他朋友到中越边境出差时觉得便宜买回来的,没想到刚拉回家就散架了,只得运到君德益厂里让帮着修。王先生一看,床腿横枨粗细不匀,比例失调,就给它换了。但换了后床架还是不稳,仔细检查后,所有使用榫卯的地方都松动,有几处榫卯间能容下小手指头,塞着木楔子,根本承受不了重压。更要命的是不少结合处根本没用榫卯,而是直接用的铁钉,这样无论在承重上还是力量制衡上都经不起实用考验。**后修理此床的工人直叹气:“这床实在没法修,只能当一堆木头处理!”
**近几年,中国红木产业发展很快,像君德益这样负责任的厂家,对制作流程要求会越来越严。但仍旧免不了会有一些人抱着快速逐利目的进入这个行业,粗制滥造,混水摸鱼。像制作这张床那样生产家具,不仅比例失度看起来不美,而且连起码的实用功能都不能满足,买来只能让心里添堵。
王朋成先生诚恳地告诉记者,几年来,君德益一直坚持人手一把卡尺,这既是为了随用随量,也是把它作为一个符号时刻提醒大家注重工艺细节。之所以这样做,源于一次教训:多年前,君德益高薪聘请了一位对红木家具颇有心得的朋友来厂里负责家具制作,但一连做了三种家具,客户都不满意。客户眼光很高,熟知家具经典款型,经过对比发现有些部位不合比例,个别部件尺寸偏小,担心用起来有问题,**后客户要求返工重做。
这位朋友羞愧地承认自己眼高手低,出了偏差,主动请辞。而王朋成在承诺为客户另做一套后,没对三种失败的家具返工,而是把它们保留在厂内,多年来一直以此警示自己。也正是自那以后,他要求为每一位员工配一把卡尺。此后再也没有出过类似差错,所有售出家具都赢得了客户的满意和认可。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王先生说,“我们都知道红木家具之美,做得好,可以使用、欣赏,传之后世,也可以投资收藏靠其保值升值。但如果做得不好,一切价值都无从谈起。家具之美,离不开细节把控!”
此言甚是。 (蔡之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