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拆室内避雷装置隐患多

中国消费者报 13-07-19  阅读数:

7月份以来,随着我国许多省份进入盛夏,迎来了雷雨多发期。近日,北京东部某小区居民赵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该小区有许多高层住宅居民私自拆卸室内避雷装置。7月6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现象在该小区并非个案。北京权威机构的防雷专家向记者表示,私拆室内避雷装置违反了我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隐患极大。

野蛮装修拆除避雷线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东六环外的某居民小区,该小区有几栋近百米高的 31层住宅楼,赵先生的家位于第21层。记者看到,在赵先生家中卫生间紧贴暖气片的金属管处有一条避雷线。赵先生告诉记者,这条避雷线将暖气片的金属管与楼板中的钢筋连接起来,收楼时,开发商曾告知业主,避雷线不能拆除,否则有安全隐患。但是,赵先生发现,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在装修时,有的已经拆除了避雷线。“这一阵子正是雷雨季节,遇到雷击就麻烦了。”赵先生对此着实有些不安。

记者在该小区随机访问了10多位居民,一半以上的业主承认拆除了避雷线。谈及原因,他们普遍表示,避雷线不美观,妨碍装修。业主们说,原来的暖气片样式陈旧,装修时需要更换新暖气片,所以,就顺手将避雷线和暖气一并拆了。针对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他们并未多加考虑。还有几位业主表示,高层住宅楼顶部都安装了避雷装置,家里没有必要再安装避雷线。

针对业主拆除避雷线的问题,该小区物业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区许多业主都拆了避雷线,物业没有权利强行制止,对此很无奈。

但是,赵先生认为,物业并没有尽到监督义务。赵先生给记者提供了该小区《物业管理协议》以及《装修管理规则》,这两份文件在每一位业主收楼时,都必须签名领取。其规定,所有业主不得在装修时随意挪动暖气原有位置,不得随意拆改一切管线。业主装修前必须缴纳保证金,如果装修过程中出现违规装修的行为,物业可以扣除保证金,并督促业主改正。显然,这两份规定已经沦为一纸空文。

室内避雷线肩负重任

其实,有关避雷线的功能说明,在开发商发给业主的《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中有明示。《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由相关部门监制,旨在让用户更好地了解住宅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和使用知识,指导用户正确、合理地使用和维护相关设备。记者看到,该小区使用说明书第9条规定,房屋设有避雷装置,不得拆卸或截断避雷天线和地线。

北京一家权威机构的防雷专家告诉记者,根据我国强制性规定《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近百米高的住宅楼应进行防雷设计与施工,并且在防雷专项验收后,住宅楼方能交付使用。室内避雷装置如避雷线是整个住宅楼防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居民私自拆除是很危险的事。

据介绍,这种室内避雷线并非像有些居民想像的那样“多余”,其主要起到“等电位连接”的作用。据该防雷专家进一步解释称,雷电击中住宅楼时,在室内金属管上会产生感应电流,室内的防雷线将暖气管与楼板中的钢筋连接起来,可以将感应电流释放到建筑物内的钢筋上,减少了室内金属管与建筑物内钢筋二者之间的电位差,有利于保护室内居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所以,居民擅自拆除室内防雷线,将大大增加被雷击的可能性,安全风险由此产生。“其实,不仅仅是暖气片的金属管,高层住宅楼的天然气、自来水管等入户管道如果是金属管,也应安装避雷线,对于这些避雷线,居民不能随意拆除。”这位防雷专家表示。

据记者了解,为了保护建筑物防雷装置,各地都出台了相关规定。《北京房屋建筑使用安全管理办法》第8条明确要求,禁止损坏或者擅自拆改防雷装置。北京市中唐律师事务所李洪云律师指出,私自拆除防雷装置,不仅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还有可能受到拘留等行政处罚,若造成重大事故,还可能构成犯罪。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电磁辐射防护研究室研究员郝利君向记者表示,雷电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自然现象,随着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我国对高层建筑的防雷装置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防雷装置与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居民应尽快提高自觉维护防雷装置的意识。

年检制度有漏洞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普及,雷电灾害的发生频率大大增加,损失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防范雷击,《气象法》第31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每年应会同有关部门对可能遭受雷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进行检测。另外,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北京市以及各地发布的防御雷电灾害有关规定明确要求,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装置需在取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并且,防雷装置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做好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每年对防雷装置性能进行检测。但是,赵先生告诉记者,他自2009年入住以来,小区内高层住宅楼的防雷装置从未进行过检测,高层住宅楼防雷体系现在性能如何无人知晓。“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拥有产权的高层建筑,相对而言比较好办,但是,居民高层住宅楼如何落实每年检测防雷装置的要求,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北京一位防雷专家表示,“小区高层住宅楼牵扯众多业主,还有检测费问题,需要业主委员会来协调组织。但是,许多新建住宅小区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北京乃至全国的高层居民住宅楼的防雷装置功能亟待全面复检,并应将检查结果向小区居民公示。”记者 张磊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