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实木家具几乎不存在?不少商家混淆概念推销
互联网 12-06-28 阅读数:
进入6月下旬以来,很多装修完毕的业主开始采购家具。**近,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很多卖场的销售人员在推荐和介绍商品时,都声称产品是实木家具,但是回到家使用后,家具局部出现裂漆,漆皮脱落后,发现内部为高密度压缩板。
当下,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实木家具,而在实木家具消费方面,实木概念和材质的消费争议越来越多。
市民偏爱实木家具
记者在惠州金海马、简爱家居等家居卖场看到,很多家具品牌的产品都打出了实木标签,前来咨询和购买的市民也比其他类别的家具品牌多。
记者随机采访几位消费者,八成选购家具都偏向实木家具,“实木家具来自天然木材,应该比其他类别的家具更环保,而且更实用和耐看。”陈女士在货比三家后,**后下订购买了一套实木家具。
惠州金海马卖场的理想空间品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实木家具的品牌竞争越来越激烈,近两三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具企业加入到实木家具的生产中来,市场上的品牌也日益增多。
有业内人士预计,目前实木类的产品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今年可能是25%,明年或会达到30%。
实木家具价格数次上涨
林先生新家刚刚开始装修,但是前几天已经向商家下订了客厅的实木电视柜。“卖场的销售人员说,商品在下个月初就要开始涨价,销售人员建议我们提前下订,可以得到500元的优惠。”林先生说,装修以来,一直在留意家具市场,前几天在卖场中相中一套,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
记者采访数家品牌商了解到,今年开始,实木家具的价格一涨再涨。某品牌商的促销员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前后上调了价格,从7月份开始,会进行第二次调价。
某家具卖场的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家具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费用的增加导致企业人力成本增加;木材、油漆、五金配件等的价格也明显上涨,导致材料成本增加。在这样的成本压力下,产品涨价在所难免。“今年春节前后我们涨了5%,现在又涨了3%左右。”张先生称,去年买一吨橡木只需5000元,现在却要6000多元了,人工费用也比去年涨了不少,为了保本,只能涨价。
也有木材家具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南亚、非洲、北美洲以及俄罗斯等地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木材进口来源地,但在资源减少、国家政策限制、汇率和运输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木材价格较前两年有大幅增长。木材价格上涨,加上工厂的采购及运输成本日益增加,**终促成了部分实木家具品牌近期的提价行为。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消费者并未因实木家具要涨价而改变购买计划。业内人士表示,不排除个别品牌会通过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的方式来缓解涨价的压力,所以不能光看标价,而是要认品牌、认质量。
不少商家混淆实木家具概念
标准来讲,实木家具是指“纯”实木家具,即指所有材料都是未经再次加工的天然材料,不使用任何人造板制成的家具,就是说家具的所有用材都是实木,包括桌面、衣柜的门板、侧板等均用纯实木制成。纯实木家具对工艺及材质要求很高。
业内人士介绍,实木的选材、烘干、指接、拼缝等要求都很严格。如果哪一道工序把关不严,小则出现开裂、结合处松动等现象,大则整套家具变形,以至无法使用。由于天气情况的变化差异和实木家具的特性,有的家具在到货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摆放,会出现裂缝,这属正常现象,只需用原实木条进行补缝就能正常使用了。
记者在惠州多家卖场咨询了解到,不少商家用木制颗粒板、高密度压缩板等充当实木家具。记者观察到,有部分层板销售员声称是实木制造的,而记者敲了敲层板的中部,听到声音很空,继续追问材料。销售员才说:“现在木材这么贵,不可能全是实木材质的。”
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有一些销售商利用消费者对实木家具的模糊认识,推销那些不完全是实木材质的家具时,对外宣传为实木家具。家具销售人员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故意混淆概念的不在少数。
惠州吉象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市场上有的将“实木贴面家具”说成是“实木家具”,有的将“板木结合家具”说成是“实木家具”,甚至有的“非常有把握”地指出实木含量达到某百分比的就是实木家具。
也有业内人士说,纯实木家具几乎不可能存在,我们看到的大多应该是仿实木家具,也被称为实木贴面家具。从外观上看是实木家具,木材的自然纹理、手感及色泽都和实木家具一模一样,但实际上是实木和人造板混用的家具,即侧板顶、底、搁板等部件用薄木贴面的刨花板或中密度纤维板。门和抽屉则采用实木。这种工艺节约了木材,也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