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于墙面 跃动于家居

联合早报 11-08-20  阅读数:

眼见个人置业日趋繁荣,也亲自盖了许多住宅,但郭应良觉得“有外无内”的房子在本地还真不少:“室内装饰是家居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环,但以我多年为发展商和个人客户的设计经验来看,我总觉得时下的室内装饰实在没有什么新意,艺术元素的缺失是很明显的,愿意从文化层面来拉高自己住宅品质和生活情趣的人还没有那么多,我觉得这个不大合逻辑,因为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购得的房子,装修看似豪华,却没有文艺内涵,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郭应良接着说:“过去,人们以为艺术作品很贵、负担不起,现在从经济层面看,这显然已经不是问题,1000块左右,就可以买得到一些既有装饰功能、又有审美新秀艺术家的画作。只是说在意识方面,人们还没有一种真正去亲近艺术和接触文化的思维。所以,我每次在设计住宅时,都尝试推广一种‘融艺’心态——融艺术于家居装饰。我发现也有人处于投资或增值目的,乐得收藏艺术品,但不舍得摆放,偶尔才拿出来看一下;我个人就比较推崇艺术跟生活的相融,就是那种随处得见的感觉,将自己包围在一种艺术的氛围里——毕竟,艺术**大的作用,就是纯粹的欣赏和享受。”

从挂复制画开始

陈建坡相当认同郭应良的观点,画家让画走入居家,比起藏在博物馆和画廊中,更能拉近艺术与人之间的距离。“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个前景,但艺术品深入大众的家居生活中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回顾装饰画在本地家庭中的演进史,陈建坡觉得相当有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文的渐变和时代的进步:“从挂家庭合照凝聚家族情感,到出于偶像崇拜的心理挂明星的照片,再后来因为个性表达而挂一些招贴画(poster),慢慢又从市场买到从中国来的一些商品画用于张贴,这些画很便宜,一般人都可以接受。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美学涵养的累积,将会有更多的艺术作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个必然。虽然也有人单纯追求风雅,挂了一些与家居品味极不相合的梵高、莫奈的复制画,但有接触总是好的,不能说他们‘附庸’。我相信从挂复制画到挂原作之间的鸿沟,终会因精神层次的晋升而得到跨越。”

但陈建坡不认同画作会因为成为家居装饰的消费品,向商业化过度靠拢,从而丧失纯本的艺术尊严,他说:“我在一些欧式格调的家居中也看到非常古典的中国画,不但不觉唐突,反而能凭‘极西极中’的对立和差异,烘托出一种现代家居感。我觉得这解开了一个迷思、打破了一个藩篱,艺术毕竟不能够被束之高阁,因为艺术总是需要一个新环境、或者一个新语境的冲击,才能更显现美感和价值。现代家居恰巧能给艺术提供这样一个自由展示和自我解放的途径,艺术因此多了设计感,这不是很好吗?”

各种画风适得其所

环视郭应良家中所选取的陈建坡画作,的确看得出陈建坡画风从传统到新派的转变,其中悬挂在一楼楼梯右墙上的一幅《荷花》,就让人惊叹于国画的全新魅力。泼墨于西洋的卡纸上制造出大片迷迷蒙蒙的晕染效果,是为荷叶;而纯白荷花无论是从立意、还是技法都遵循中国画的风格。西洋荷叶,中式荷花,这不得不让人对陈建坡的泠然新思顿生敬意。

门厅的一幅《雄鸡》则运用书法的线条却又脱离书法的范畴,挥毫凌厉不羁,笔锋乱中有致,以书法构成图画,可堪玩味。

每一幅画都静止于墙面上,却又跃动在意境中,令整个家居“活”了起来!

陈建坡感动于郭应良对艺术的热爱和崇尚,他记得30多年前在自己任教的南洋美专里,对彼时正学画的郭应良“训过话”,但前些日子,郭应良不仅自己再次回到陈建坡那里学画,更带来了儿子,一家两代,都同样痴迷于绘画艺术。

移步于每个房间中,郭应良一一介绍着:这幅是陈建坡老师画的,这幅是梁其栋老师画的,这幅是自己画的,这幅是无名氏画的,这幅是儿子画的——原来,郭应良的儿子也才华洋溢,油画被老爸骄傲地挂在客厅里,父子的画相对而视。“或许五六年之内,我们父子可以办个联展呢,”郭应良笑着说。

这个家,让不由得想起一首诗:“一室无喧事事幽,还如贞白在高楼。天台画得千回看,湖目芳来百度游……”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