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部分木材加工厂被债务拖垮
南国早报 11-07-27 阅读数:
近日,南宁一名经营木材加工的女老板无奈地说“债务都快把我们拖垮了!”,因为竞争激烈,大部分厂家为了保证销路,都默许赊账的交易形式,从而导致面临被债务拖垮的残酷现实。
加工厂几乎被债务拖垮
7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南宁**大的木材加工商城玉洞木材城。在商城中一家麻将馆,说到被债务拖累,赖老板抱出一包资料。2007年,赖老板从灵山县来玉洞木材城开了一家木材加工厂,生意做得还可以。“2008年,一名合浦老板拖欠木材城数十家加工厂的货款30多万元,我也被欠了1万多元。这些都是被欠货款的老板名单。”他拿出一叠有详细数据的表格,每行详细记录着姓名、联系方式、拖欠货款数额等信息,行尾印有红色的手印。表格还附有这些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据粗略统计,表格上有38个工厂负责人的姓名,货款数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赖老板说,这些加工厂都是小额投资、小作坊式的,被欠货款后,资金周转困难,团结起来向合浦老板讨债,“但因为当时没有任何的收货凭证,维权无路”。因为对经营失去信心,至少有10来个老板中断木材生意改行了,“2009年,我停止做木材加工生意,在商城后面的居民楼租了铺面,开了一个麻将馆”。赖老板回忆说,因为债务问题发生纠纷,曾经有派出所介入。在他出示的复印件上,记者见到被追债的老板向警方承认欠款的事实。
多数加工厂被拖欠货款
几个木材加工厂老板的遭遇,印证了赖老板的说法。陆老板是马山人,在木材城内有不少跟他一样经营木材加工的老乡。2010年12月,一个玉林老板分别从他和他老乡那里要走了一些方料和模板,总价值10多万元,到现在还没追回来。“刚开始打电话追款,他总是找理由推脱,后来干脆就不接我们的电话。”陆老板说,当初这个老板只留了个电话,拉走了木材连收据都没写。提到为什么不要求写收据,他苦笑起来:“加工厂这么多,几乎没有人要求写收据。你要是敢提这个要求,就没有生意做了。”
陆老板翻开账本统计,截至到7月24日,他被拖欠的货款总共有5万多元。“我这个加工点300多个平方米,一个月的营业额10多万元,利润并不高。货款一般是在出售后至少一个月才能拿到,一旦没能按期到账,周转就有困难。”账本上写着日期、木材量、货款以及拿货人姓名的字样。他说,货款拿到了,他就在后面打个勾。
一家加工厂的老板蒙先生也说,他目前就被欠七八万元的货款,“这还算少的,多的时候有10多万元。不过大部分还是能要回来的”。而另一家加工厂施老板的爱人则说,该厂被拖欠货款有10万元左右。吴先生是陆川县人,1992年就来到南宁做木材加工生意。他先是在五一路开加工点,随后到凤凰木材城,前几年迁移到玉洞加工城。“南宁的木材加工商,没有哪个不给赊账的。”他说,经营木材加工这么多年,他被欠的数目也不少。
跑单的“老赖”都有共性
在商城里,六七成业务都是无凭证赊账交易。陆先生来木材城3年了,“只有三四成交易能拿到现金,六七成都是赊账的”。他说,赊账一般赊给熟悉的人,**、第二次来要货的,不敢赊,一般要求给现金。对于所谓“熟悉的人”,他说一般有多次交易后就算熟悉了,但是其实也就是知道名字和电话,见多过几次面。一旦赊账跑单,连人都找不到。
一名来自扶绥的李老板总结说,跑单的“老赖”都有一个共性:他们抓住加工厂老板不赊账给新合作方的特点,在初期合作交易的时候都会支付现金,双方混熟后再开始赊账。赊账时,他们承诺一个具体的还款日期。在一定时间内,他们都会遵守承诺,按期还款。在取得信任后,他们就拉走价值不菲的木材,从此再也不会现身。
玉先生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接手商城的管理工作,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参与处理好几起拖欠货款的纠纷,“涉及金额**大的达到800多万元,几乎商城内所有加工厂都被拖欠货款,不过现在已经清还得差不多了。”基于买卖自由,他说,只能建议业主注意保留赊账凭据,“但是这个建议似乎不起作用。在一次协调中,债主承认了债务,主动配合补写欠款凭据,但是加工厂老板却开溜了。这个债主是个大收购商,谁也不想得罪。”对于这是一种“放水养鱼”的欠债行为,玉先生以自身的管理经验表示,这个比喻确实很形象生动地总结了大家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