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进入“红”时代 行业面临品牌突围

互联网 11-06-11  阅读数:

2011年以来,我国红木家具的身价一路飙升,不少珍稀品种红木月涨幅都在10%左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投资红木家具的行列中来,小到上千元的笔筒,大到几十万元的家具都成为抢购的对象。业内人士认为,红木家具市场除有很大的炒作成分外,原材料紧缺与人工成本上涨也是价格高企的原因之一。同时,随着国内消费能力的提升,收藏红木家具也成为一种趋势。在当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涉足红木家具市场的境况下,红木家具行业企业品牌也面临突围。

家具进入“红”时代

日前举办的第十八届津洽会暨PECC博览会开幕的**天,参加津洽会红木家具展的客商们收获颇丰。开幕刚刚两个多小时,某红木品牌就销售了近50万元的展品,其中**贵的是一件价值20多万的红酸枝衣柜。此品牌负责人感叹:看来消费者对收藏和观赏价值都很高的红木家具越来越看好了。另外,相比高昂价格的家具,紫檀木制手链等小件工艺品让更多的消费者把玩、购买,有的消费者甚至一口气买了数条。

家具进入“红”时代 行业面临品牌突围

据了解,目前,我国红木家具市场原料的稀缺论充斥市场:消费者不抓紧时间购买红木家具,日后就有丧失拥有这种稀缺商品的可能。另外,红木家具收藏论同样成为商家的噱头:现代家庭家具消费动辙几万十几万,时间一长,就只能当废品淘汰掉,不如花多点钱购买红木家具,即消费又能保值增值。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3年前,正值红木家具价格持续下跌,紫檀普通料每吨的市场价徘徊在30万元左右,市场行情不被看好,某省城市民朱女士却力排众议,花了3万余元,买回一套沙发。3年后,这套红木沙发到底价值几何?朱女士根据市场的行情,自己估了一个价:80万~90万元。

原在北京一直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安徽人吴先生日前则在北京玉泉营投资3个多亿元,开辟了一个大型红木精品馆。吴先生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从目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来看,红木家具确比普通家具具有保值与增值价值。一般家庭重新装修后几乎都要换家具,而普通家具淘汰后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一张床当初几千元买的,再卖后只能卖个一二百元。

另外,随着红木家具的开发速度加快,红木原材料的紧缺已是事实,在当前通胀压力下,从保值的角度来看,收藏红木家具的确成为一种趋势。有红木生产商认为,不少红木厂家用的料都是以前囤下来的,相同的料现在都已经是天价了。

相比前几年年均20%左右的涨幅,今年红木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年前老挝红酸枝的价格大约在3万元/吨,现在已经上升到5万元/吨,涨幅超过60%。非洲黄花梨从每吨3500元涨到了5000元。上涨的主因是老挝、缅甸等原材料出口大国正在控制采伐数量,出口配额缩紧,而国内做红木家具的厂家却越来越多。

面临品牌突围

近年来,红木家具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高档的家具消费品,已进入普通消费者的家庭。但随着红木家具市场竞争愈演愈激烈,渠道拓展、市场营销及品牌突围等问题成为制约红木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2010年年底爆发的红木家具行业“白皮门”事件将社会关注的焦点聚焦在红木家具行业。红木家具行业面临着品牌质量的深度检测,引发了红木家具行业人士对于品牌体系的重新定位。

纵观目前红木家具市场,却发现未有一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的称号,“有品无牌”已成为这个行业面临的**大窘境,被称为“国之瑰宝”的红木家具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的家具产品,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则要面临品牌突围的问题。

一位在北京做红木家具的广西生产商张先生告诉记者,当前有几方面原因制约着我国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普遍都以作坊型生产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较难形成规模化生产,工艺流程还很落后,这与国外同类实木家具生产企业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行业标准执行不力。红木家具行业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粗制滥造现象依然存在,目前虽然红木家具行业普遍使用的是QB/T2385《深色名贵硬木家具》行业标准,但也有些企业并未按照执行,致使红木家具行业无序发展。**重要的是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品牌形成的原动力是产品设计。红木家具作为文化产品,其内涵也需要体现在设计之中。

我国现阶段的红木家具缺少原创设计,款式抄袭成风,致使红木家具市场品牌林立,杂而不强。当然,现在有很多企业已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方式塑造红木家具品牌,但这不能急功近利。要打造真正的品牌,**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培育消费者的审美意识,突出红木品牌的文化内涵,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消费需求。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