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是潜力无限的新兴市场
建筑时报 11-05-11 阅读数:
西部地区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的投资重点,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则意味着今后它将是一个潜力无限的新兴市场。很多跨国公司早就瞄准了这个目标,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也必须做好占领这一市场的准备工作,竞争态势正在形成。
机遇:近7000亿投资总额 23项重点工程 工机产品西部开拓底气足
去年,国家发改委宣布了投资总额为6822亿元西部大开发计划,计划包括新开工的涉及新建铁路、公路、机场扩建改造、电力建设、煤矿开发、水利工程23项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4000亿元以上,重庆市也将在水利建设方面投资50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投资金额大,工程时间长是这些工程的特点。在前期公布的数千亿元援疆计划加上此次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发酵”,新疆今后10年将保持远超全国的基建投资速度,很多大型能源建设项目、城市建设、地铁、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等,将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土方机械、旋挖钻机、盾构机等工程机械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房地产投资转向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是潜力无限的新兴市场
今年1~2月,重庆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3.3亿元,同比增长52.9%,新疆房地产开发投资17.6亿元,同比增长79.4%。尽管**额度仍小于北京、上海,但增长幅度却显示出投资转移的方向,北京一季度房地产同比增长14%,上海为11.3%。在当地庞大的市场需求下,工程机械产品供不应求。
挑战:特殊地理环境需要独特工程机械
开发西部地区,**要发展交通运输业,建设高速和各种等级的公路、铁路以及飞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要开发水电资源,治理黄河等水系的上游区段,要扩大对各种矿产资源和石油资源的开采等,以上各种各样的工程,需要不同类型的、成套的、高质量的和适应高原要求的工程机械。
我国高原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据有关资料介绍,以海平面为基准,每升高100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就要减少10%。另外,气温也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常年冻土面积大,冻土层厚,而且不断有大风沙袭击。这些特点,决定了高原型工程机械必须具有能适应上述环境的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平。在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下,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环境条件与低海拔设计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其性能和可靠性指标的要求都较高。并且,高原型工程机械从动力、液压系统乃至制造产品所用的原材料等均与平原地区所用大不相同,尤其是柴油机,必须解决增压、冷启动等技术问题之后方能应用。但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在生产的主要产品基本上都是按海拔1000米以下的条件设计开发的,不适应或不能完全适应高原地区特殊条件下的施工要求。近年来,由于缺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粗略统计每年约达20亿元。过去在黄河上游建设的若干座水电站,施工中所用的主要工程机械都是进口的。
我国高原工程机械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明显
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高原工程机械的发展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是技术标准及其贯彻执行方面。我国工程机械的技术标准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制定的,在借鉴国外同类标准时,大多是等效采用,少量是等同采用。目前,这些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产品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产品环境技术基础研究方面。高原环境技术研究与应用应该广泛地为高原工程机械发展提供服务,并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争取在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排放性、耐久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并在高海拔**特种工程机械的发展方面与国外相比有所创新。第三是产品材料、零部件在高原低温条件下的可靠性方面。提高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及零部件产品的质量水平,改善结构件工艺水平,是缩小与国际**品牌产品差距的重要内容,也是主机基础质量及可靠性得以保证的根本。第四是通用型工程机械主机的基础质量及可靠性方面。目前,国内产品中普遍存在质量低、组织结构散、开发能力弱等问题。第五是服务质量方面。企业应有效地加强产品售前和售后服务,建立起完善、规范的售后服务与信息反馈网络,使服务质量争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西部大开发,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中,将会充满激烈和复杂的竞争,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应充分估计到这一形势,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危机感,积极行动起来,在利用现在高原适应性技术的前提下,组织力量进行持续深入研究开发;以国内若干家大型工程机械厂家为主导,开发出系列高原型工程机械产品,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式进行开发生产,填补西部开发中高原型工程机械产品的空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品结构,尽快占领市场。同时,在开发西部地区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与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以求得在技术和生产方面得到更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