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稀缺 红木家具未来依然看涨
北方网 10-12-16 阅读数:
工艺方面,主要看红木家具的造型、雕工、纹饰。一般来说,传统红木家具应具备以下特点:造型庄重典雅,雕饰精细流畅,符合中国的传统审美情趣,这样才能赋予一套红木家具除材料之外的艺术价值。
传闻分析:意在打压行情“抄底”囤货
记者多方走访后发现,近期红木家具的市场价格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无论是红木原料还是成品,价格都是呈稳步上升的态势。既然如此,“价格暴跌说”又是从何而来?
根据红木家具行业协会的官方解释,“价格暴跌”报道中提及的“8000万元一套的红木家具”,与标价60万元的并非同一套家具。前者是由香港某公司历时8年制作的大型艺术雕刻家具《名著千秋》,耗费木材上百吨,并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特等金奖”。而60万元就能买的那套家具是越南厂家制作的“大路货”,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都不在一个级别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海南黄花梨价格飞涨时出现过这样的情形:相关利益集团刻意发布一些信息,意在打压红木家具的市场行情,然后趁机“抄底”囤积材料或成品。
原料稀缺:红木家具未来依然看涨
“原料的稀缺,决定了红木家具不但不会暴跌,反而会继续走高。”杨建新表示,红木与和田籽玉一样,都属于稀缺性资源。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有关规定,红木家具主要是指用紫檀木、酸枝木、乌木、花梨木、鸡翅木制成的家具。这些名贵木材除了质地坚硬、纹理细腻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成材时间普遍很长。像黄花梨木成材需要80年左右,紫檀木则长达成百上千年。
以红木中的“**”海南黄花梨为例,由于自明代以来的大肆砍伐,已经成材的“海黄”早在清代便已枯竭,目前国内使用的黄花梨木几乎都是从东南亚、南美洲、非洲进口。此外,产自印度的小叶紫檀也极度稀缺。以目前的市场需求量计算,全球已成材的黄花梨木原料在5年后就将枯竭,而东南亚、非洲等国正陆续对本国红木原料实行出口禁令,今后国内的红木原料势必愈发短缺。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红木投资并非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消费者在选购时也应注意规避风险。“这些年红木原料价格飞涨,一些跟国家标准沾边的硬木价格也被炒了起来,购买这类红木家具应该持谨慎态度,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可能大幅跳水。”该人士指出,像非洲花梨、鸡翅木等红木原料储量较大,珍稀度也与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有着较大差距,购买时应主要考虑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