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像制造手艺人很赚钱
互联网 10-12-13 阅读数:
顿珠罗布家的佛像制作手工艺已经传了三代,从父亲仁增贡布开始,现在已经传到了孙子辈。祖孙三代人作同一件事情,很容易就能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历史变迁。顿珠的体会是,“打佛像”的人越来越多了。
因为要用小铁锤一点一点在铜板上敲出各种造型的佛像,顿珠把这种高难度的手工技艺称为“打佛像”。而他家的打佛像工艺,早已闻名遐迩。
藏东昌都地区是西藏的东大门,与四川、青海、云南等内地联系紧密,位于昌都镇以北120多公里的嘎玛乡,是昌都**的手工艺走廊,打佛像、唐卡绘画、藏饰品制作等远近闻名。嘎玛乡更被西藏自治区命名为西藏手工艺艺术之乡,人称“匠人之乡”。
顿珠家就是这里的重要一员,他的家在嘎玛乡比如村,是村中大户,19口人中,有6人从事打佛像,加上雇工,总计10人从事这项工作。
根据顿珠的介绍,打佛像的工序一般分为敲、焊、烧,10个人各有分工。“难度**大的是佛像的头和手”,顿珠说,打佛像没有模型,全部靠常年累计的经验和工艺感觉,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能胜任。
按照他的介绍,**要在铜板上画出佛像来,然后手拿铜板垫在非常小的铁砧上,一点一点敲出凹凸的效果来。“学习这种技艺,除了要刻苦外,还要有天分”,据说有天分的徒弟,学习三四年就能出师,学完后可以自立门户。“现在家里还有三个徒弟在学习。”
顿珠12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打佛像,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上手了。“看来你不是一般的有天分!”顿珠对此笑一笑。
顿珠家的佛像工艺声名远播,前来预定的客户主要来自青海和西藏昌都、那曲等地,大多数都是寺庙订单。“今年拿到了80尊佛像的订单,主要来自青海,下个月(11月)又要送1车佛像到青海去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