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红木原材稀缺的“魔咒”
互联网 10-12-06 阅读数:
寻找可替代木材之旅
资源产出国对原材出口限制越来越严格。长期看来,这些珍贵木材将无法供应中国庞大的需求。红木家具的经营者已经开始思考五年后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寻找可替代的木材的机会。
算上父辈经营红木的时间,戴氏家族已经在红木这个行业奋斗了30多年的时间,在香港、深圳、江苏等地开设红木家具公司,更是全国首开专卖店经营红木的企业之一,目前在全国拥有200多家红木专卖店。
戴国对红木家具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带着考察队,沿着赤道边上的国家转了一圈,在当地林业局、同行经销商等陪同下,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可替代的木材,必须是品质好、花纹靓、硬度过关的木材。”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跑过无数过国家和地区后,仍然没有相中适合的替代木材。
“中国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中山市大涌镇,有着庞大的红木家具产业群,占据全国红木家具市场60%以上份额。在当地镇政府官员的带队下,他们几年前选择了转移阵地,寻找到了可替代原材——非洲红木。非洲红木指的是非洲花梨木、大叶紫檀等木材,如非洲花梨木它的纹理、颜色和硬度与传统意义上产地为东南亚的名贵木材非常接近,更有着类似于黄花梨的鬼脸,制作的家具也很漂亮。
大涌镇非洲红木的应用,可以视作红木行业寻找可替代原材的尝试。
“开发新木种需要把握特性。我们从2005年开始做尝试,2007年真正应用在产品上,推向市面。”杨晶表示。
传统上看,红木家具被冠以“一黄(黄花梨)、二紫(紫檀)、三红(老红木、鸡翅木、铁力木、花梨木等)”,有人认为只有用这几种木材制成的家具才堪称红木家具,因而认为非洲“红木”家具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红木家具。据杨晶表示,市场已经逐渐接受非洲红木制成的红木家具。但是,非洲红木与真正的来自东南亚的原材依然有着巨大的价格差别,一套越南黄花梨制成的古典家具明式太师椅报价在20万元左右,而一套现代红木家具中的非洲红木太师椅报价只有1万元左右。
由于价格偏低,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企业在采用原材方面又开始悄然变化。“大涌本来是以非洲和南美洲木材为主的,但售价偏低;随着劳动成本越来越高,大涌镇在东南亚木材的应用量也往上走,呈现上涨的趋势。”曹新民观察了这一新变化。
“非洲红木是世界上**好的红木之一,为什么不能用这种丰富的资源造出**好的中国红木家具呢?为什么一定要苛求非使用濒临绝迹的黄花梨和小叶紫檀不可呢?”曹新民认为,“东南亚这几种树种是老祖先就开始用的,是传统的树种。传统的树种在市场上的价位比较高。是用材的文化和习惯所造成的。”
80后口味出现新商机
在中国,红木家具不仅仅是家具,更是一种艺术品以及拥有者财富的象征。但红木文化要发展,必须要用新的木材来支持,不断开发新的木种,开发不为大家所了解的树种。
“要从文化的概念来解释,不要老抱着紫檀花梨,要不这个行业就没办法发展了。”曹新民见证了中山大涌镇红木产业的发展,他表现出对红木家具的未来的担忧。
把珍贵的树种用**好的工艺做精,开拓新的树种满足中国人对红木文化的追求,这也是目前众多红木经营者努力的目标。
“观念的转变需要很长时间去引导。”长期奔波在市场**线的杨晶,对消费者习性了如指掌,“中国的消费者一定要先看木材,木头值多少钱,然后才会看工艺等其他东西。”
不过,近期红木家具消费群体的一些小变化,让杨晶看到了一些希望。一些80后的群体逐渐成为红古轩的消费群体,这些80后经济宽裕,对红木家具也有独特的要求。以前正襟危坐、偏重雕花的红木家具不再适合他们的品位,而是要求具有设计感、安全感。红古轩因此推出新中式家具瞄准这一群体,新中式家具融入软体等时尚的元素满足年轻的新客群需求。
“大涌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作为全国**大的红木家具产区,和用材、产品定位是分不开。紫檀花梨非常少,做出来的是收藏的家具。现在消费者对家具的需求量很大,要在非洲以外的地方扩展资源,要更好地符合质量的要求,这些都是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曹新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