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涂企争夺220亿“亚运蛋糕”只盯亚运营销是“短视”营销
互联网 10-11-19 阅读数:
涂料与体育契合点不易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及体育营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三星赞助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案例。三星的非凡成功得益于对体育营销的准确把握:针对某一具体赛事,通过赞助、冠名等方式,把对体育文化的理解融入到产品中,找准契合点,以高质量的产品与“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品牌形象、扩大产品销量的目的。从某种程度来说,体育营销其实是通过体育赛事植入企业理念,将品牌精神融合体育精神,从售卖产品升华为传递文化。
**新调查显示,体育营销尤其适合IT、食品饮料、服装、通信、汽车等行业。对涂料而言,除了在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外,要进驻比赛场馆并能吸引眼球,深入人心,始终有点“隔”。因此如何找到彼此的契合点和关联性,通过产品包装设计、媒体广告、公关促销等方式,从公益、文化、热点等角度,宣传企业品牌,达到整合营销的目的,就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就会导致牵强附会,生拉活扯,营销失败。
纵观国内涂料行业,目前**常见的营销策略是请明星代言,众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至于其形象跟企业品牌是不是契合,营销目标有没有达到,实在不好说。真正尝试体育营销的,嘉宝莉算得上先行者。后者通过赞助中国男篮,“中国骄傲,精彩看我”,通过将中国男篮阳光正面、进取拼搏、是目前亚洲实力**强的球队,从而成为国家的骄傲这一整体形象植入嘉宝莉致力打造成涂料业的“中国骄傲”的品牌形象中,起到了良好的体育营销效果,令业界内外印象深刻。遗憾的是,类似这样的体育营销案例在业界还较为鲜见。我们期待在本届亚运会上能杀出一匹涂料营销的“黑马”,成就某个品牌,并被大家记住。
只盯亚运,营销易陷“短视”误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亚运营销极易陷入急功近利的‘短视”误区:亚运一来,蜂拥而上;亚运一过,风流云散,没有足够的实力或者不愿意持续性地投入,总希望能够一劳永逸,一次投入就可以获得长久的回报,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同样以三星为例,从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至今,其体育营销从未中断,世界级品牌也是靠长时间、循序渐进的系统营销铸就的。
作为涂料产品,有其自身的行业特殊性。涂料企业一定要量力而行,开展什么层次和规模的体育营销,要跟企业的总体营销目标一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及方案的可行性,而切忌顺风而动,盲目跟从,别人打亚运牌,你也跟着打,罔顾企业自身的实力、定位和战略目标,**终可能是投入巨额资金赶一场亚运会的热闹,品牌没提升,销量没提高,钱都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