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LED企业“围追堵截” 国内企业局面被动
中国建设报 10-11-17 阅读数:
尽管面临国外企业对专利的“围追堵截”,但对国内LED企业而言,并非没有机会。从今年开始,将陆续有一批LED核心专利超过20年的专利保护期,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重要的白光LED,这将会对LED专利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也给我国缺乏核心专利技术的部分LED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契机。
张海鼎表示,对LED企业而言,通常可以考虑采用预警分析、专利布局、专利无效、弱势联盟等方式应对专利纠纷,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这些模式。他认为,在国外企业已经确立的专利优势领域内,国内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越来越多的专利纠纷,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持续提升国内的技术水平和专利申请及分析能力,完成知识产权工作的积累,可以让国内企业因为专利问题受制于人的现状得到一定改善。
今年,深圳市成立了LED专利联盟,搭建国内**LED专利数据库。业内人士认为,LED专利联盟的成员搭建一个统一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可以避免企业单独开发、重复建设。成员内企业之间可以进行专利的交叉授权,形成一个专利池,在与外国LED厂商的专利战中,“专利池”形式将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专业委员会主任文尚胜表示,LED技术专利领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时代,即日亚公司独霸时代、群雄争霸时代、为求共同利益联合阶段、共同打压中小企业阶段。现阶段,在国外企业忙于调整内部关系的良好时机,国内企业应该积极地通过专利预警做好危机预防,利用专利挖掘来加快和完善自身专利的积累,借助专利无效策略以及专利联盟抱团的方式来对抗国外企业的专利威胁,也可以通过构建LED专利池,制定准入制度,甚至建立由专利体系构成的行业标准,这样才能在未来层出不穷的专利纠纷中化被动为主动。
此外,业内人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多关注国外企业专利布局倾向,增强中国LED领域的专利布局力度,打破现有“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局面,集中投入,重点开发,解决LED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掌握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进一步加快研究制定我国LED照明产品的性能、测试、能效等标准和相关规范,建立和完善产品检测平台;开展LED照明产品节能认证,适当提高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门槛。此外,企业与研究机构应该加强产学研合作,技术和资金、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相结合,必将研发出更多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并促进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有效避免知识产权风险,推动我国LED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