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沙化严重24年后若尔盖花湖将消失
互联网 10-11-12 阅读数:
花湖的命运是整个若尔盖大草原命运的缩影。据科考队对若尔盖县麦溪乡兴措湖进行的遥感分析显示,1974年面积还接近400万平方米的兴措湖到了2009年就萎缩到了264万平方米,从卫星图像及地形图资料上可以清楚看到湖泊的形状变化,湿地规模减少了约32.9%。
川西北高原有众多大小不等的高源湖泊(海子),现在已急剧萎缩。雍国玮等专家通过卫星图像及地形图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将1985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的卫星图像对比,发现若尔盖县湿地明显萎缩。1985年若尔盖县牧区有17个湖泊,总面积2165公顷。15年后有6个全部干涸,其余11个也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总面积仅剩下1323公顷,水面减少842公顷,减幅达38.5%,平均每年减少约56公顷,其平均递减速度达3.34%。
“照此推算,24年之后,这些美丽的高原湖泊将会完全消失。海子干涸或萎缩,大量湖床出露,形成新的沙源。到时候恐怕成都的摄影爱好者和驴友会感到无比寂寞,当他们再去到从前那个风光秀美的高原湖区时,看到的恐怕是露出湖床的湖底。”王金锡说。
此外,川西北区内多数沼泽潜水位已经下降至地表1米以下,退化沼泽、消亡沼泽甚至下降到2米以下,曾经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所遇到的能吞噬整人的沼泽早已成为传说。“就算人不小心踏进沼泽地,也陷不下去了”。
治理措施
川西北防沙治沙
估计要花100亿元
若尔盖湿地持续萎缩的现状早已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科学考察队提出采取生物、工程等措施治理沙化土地;健全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转移和减少对自然草地资源的依赖性和负荷;提高沙区全民素质;提高防沙治沙的执法力度;加强沙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沙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沙化科学研究和监测等综合治理措施。川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作涉及面宽、综合性强,估计资金需求量将达100亿元以上,将是一个浩大的生态建设工程。省林业厅和科考队呼吁川西北地区防沙治沙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面对科考队敲响的警钟,相关专家也提出了建议。省水土保持局副局长胡恒认为可以考虑用跨区域调水的方法来尝试减小气候变化对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泽柏院长则认为不妨在黄河上游建设一个生态水库,而王金锡则建议对路过若尔盖上空的云施加人工影响,使其化成雨水,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