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陶瓷行业的转型焦虑
互联网 10-11-12 阅读数:
如何“创造陶瓷的全新语言”
“中国陶瓷需要产业升级”,所以需要“中国智造”。“我们很多陶瓷艺术家的工艺水准相当高超”,今年夏天在巴黎举行的一场当代龙泉青瓷展览上,西方人就对当代龙泉青瓷的工艺赞不绝口,认为那些作品很**地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准和美学高度。但这是不是就应该成为中国瓷器的出路呢?葛千涛认为,就文化层面而言,两宋是中国历史上**好的时代。但那样的孕育瓷器美学的时代,已经无法回返,作为文明遗产的古瓷器也已被高悬。当代瓷器再去追求历史荣耀,已经失去了意义。因此,还是应该思考如何在今天的时代中创造陶瓷的全新语言。
在**届陶博会的研讨活动中,一位建筑师曾经提出了一个相当惊人的建筑方案。他主张完全用青瓷为建筑原料,改造上海郊县的一个小镇。从文化意义上而言,这个方案应该不具备可行性。葛千涛认为,这个方案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想像力。即陶瓷作为中国特有的材质,进入未来中国的空间营造之中。而且,“在技术上完全具备可能”。今天的陶瓷,早已不是一套茶盏、一个花瓶。参观过**届陶博会的人应该还记得,陶瓷已经是一个涵盖了艺术品、时尚设计、建材、高新技术材料等诸多领域的产业。葛千涛希望将来能成立一个机构,专门对陶瓷这种材料进行探索和创新。就像高分子技术,就像纳米技术,当一种材质,“在技术上始终在更新换代,它本体上就具备了宽广的可塑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