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进园区 石材业发展开辟循环经济新天地
互联网 10-11-09 阅读数:
同时,自发形成的市场各自为政、分散经营,不仅场地脏、乱、差,也无法形成竞争合力和聚集优势,技术、管理的提升更是无从说起,更让不少企业烦恼的是,他们不得不经常为寻找适当的经营场所而奔波。“十几年来,不少企业搬家都搬了七八次。”四川省石材协会会长杨甫感叹道。
随着近几年工业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节约集约用地成了保护土地资源、缓解土地资源约束的必然要求。原有的石材交易区域已不符合成都市总体规划和经营,整个市场即将面临全部拆迁,众多商家将面临无地经营,上万石材从业人员将面临失业危险,建立一个规模大、标准高、功能强、低耗能、重环保,功能完备、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石材工业园,是石材业继续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进驻石材产业园,实现集中集约经营后,将至少节约土地50%,节电40%,节约物流成本60%。”项目投资方四川达圣投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家荣说,四川国际石材产业园一期已吸纳了30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按现在平均一家企业占地30亩,将至少占用9000亩土地,四川国际石材产业园建成后将利用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效应,实现合理、科学、高效使用土地,迁入园区后的300多家厂商,平均占地将不超过5亩。
在产业园的规划上,由于采用集中供电,将比企业分散经营节约40%以上的电能。产业园距离亚洲**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仅12分钟车程,而此前则至少需要2—3个小时。
循环经济 推动产业升级
石材产业的循环发展,不仅能节约能源、降低和减少废料污染,变“废”为宝,更是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可持续发展是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从石材行业现状来看,单个石材加工企业的实力并不雄厚,难以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污水、废渣污染进行有效循环和治理。
四川国际石材产业园将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规范管理、严格监控,并引进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设备,实现石材废料资源综合利用。杨家荣说,大体积的石材切割成石板,而切剩下的边角料,则用来做马赛克,废渣则用来做人造石的原料,打磨石材时磨成的石粉又是生产环保砖头和高规格水泥的原料。石材产业的循环发展,不仅能节约能源、降低和减少废料污染,变“废”为宝,更是石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除了发展循环经济,四川国际石材产业园还为商家提供多功能平台布局,形成一个集贸易、生产、精加工、物流、仓储、展示、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体,同时带动仓储、物流、机械加工、金融服务、房地产业,建筑与装饰,餐饮与住宿,教育与技术培训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形成八大联动平台。
进入园区的企业还将从产业集聚中获益,从而降低成本。进入园区的企业不但能共享基础设施、城市化经济和优惠政策,还能通过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仓储、统一物流等措施,避免重复建设、资金积压和恶性竞争,促进资源整合、企业合作、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带动产业链发展,产生集群效应。
园区建成后,每年将产生60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并解决当地直接就业30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