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陶企库存危机一触即发 谁是“幕后黑手”

互联网 10-11-08  阅读数:

      库存高筑  银根紧缩 严峻考验着企业的生存能力       “库存在大量增加,给我们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日前,高安一陶瓷企业的老板向记者大倒苦水。据该老板称,由于库存不断加大,现在连堆放产品都成了问题,部分的企业开始兴建二期工程的厂房建设,用来充当临时的仓库。如果库存数量达到月销量的2倍或者3倍的话,资金链就会出现问题。一般来说,陶瓷企业的产品库存周期在30天-45天为正常,45天-60天为需要调整期,而超过60天,厂家便会面临崩盘的危险。据记者统计,目前在高安陶瓷产区,产品库存周期超过60天的企业不下10家,尤为突出的便是内墙砖、外墙砖和西瓦产品。据高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由于上半年很多新的陶瓷项目签约和施工,国家的四大银行均向高安陶瓷企业放贷了数额不小的贷款,但随着陶瓷企业下半年淡季的持续以及缓慢的资金周转,导致银行和信贷机构缩紧了对陶瓷企业的放贷力度,有的甚至切断了对陶瓷企业放贷。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由于陶企资金周转困难,加之银行放贷“捂紧”,部分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开始向民间资本“伸手”。民间资本虽然能够解决企业一时的困难,但高额的利息也让陶企如临深渊。       供大于求  部分企业会提前停窑放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将陶瓷企业处境推向悬崖边缘的,显然是陶瓷企业。

    在2010年年初,由于中国陶瓷行业延续了2009年的火爆态势,许多企业对全年销量预期极高,不仅制定出了增幅显著的销售目标,甚至纷纷圈地增线扩建扩产。记者粗略估算,2010年江西省的陶瓷生产线比2009年增长了50%以上,新增生产线超过30条。       出现这一情况,是不是偶然的呢?事实上,陶瓷企业库存积压问题早就摆在了桌面。近年来新兴建陶产业基地不断出现:河北高邑、沈阳法库、辽宁建平、山西阳泉等地区的建筑陶瓷行业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此同时,广东、山东、福建、四川的建陶产品总量又并没有明显减少。资料显示,2007年建筑陶瓷砖产量为50亿平方米,2008年达到55亿平方米,2009年则突破68亿平方米,预计今年将突破70亿平方米。而国内实际年需求量只有大约40亿平方米,这意味着产能严重过剩。作为世界陶瓷产品出口**大国,近年来外贸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介绍,2008年我国卫生陶瓷产品的出口5632万件,仅增长1.9%。2009年出口5377万件,下降4.5%,且同时出现出口量下降、出口金额下降、出口产品平均单价大幅下降的现象。陶瓷出口形势已经显示出疲态。       江西新景象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喻国光告诉记者,“这些产能目标和销售目标都是厂家根据2009年的销售成绩单制订的,但2009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有诸多政策支撑。而到了2010年政策利好已经充分释放之后,市场必然要走下坡路。”高销量目标带来的是高排产计划,而后者与真实的市场情况形成巨大的反差之后,巨大的库存量就出现了。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多米诺骨牌”还在不停地倒下去。虽然中长期来看,中国陶瓷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但对2010年下半年而言,利好政策引发的需求透支将会使陶瓷整体市场需求持续走弱。此外,有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的趋势看,2010年下半年销量将少于上半年,因此,下半年的库存压力极大。一些企业的库存如果在11月份没有进行一定量的释放,在12月份很多的企业将会出现停窑放假。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