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园林绿化与苗木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互联网 10-11-05 阅读数:
2、中国西部绿化苗木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西部绿化苗木种植面积标准化的比例较小,大部分种植面积分布在小种植户手中。
(2)各品种的商品规格较散乱,有些品种的规格又很单一。例如成都平原种植的桂花的分枝点在1米至2米之间,冠幅大小不等,虽然产区总面积很大,但是要找到一定批量的同一品种和规格的商品苗木却很难。而紫薇和樱花的分枝点则只有一个标准,分别为1.3-1.5米和1.4-1.6米。少有各品种、各规格较完整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商品标准。
(3)种植的绿化苗木较大部分的株、行距过密,缺乏科学性,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应用,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商品化的形成。少有较完整的、能够贯彻实施且行之有效的生产标准。
(4)部分地区米径5公分左右的中规格绿化苗木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规格同质化较严重。
(5)部分绿化苗木品种米径3公分以下的树苗几乎断档,产品链断裂长达3年以上,后续产品脱节较严重。
(6)现行的信息交流和营销方式还不能完全跟上园林绿化工程和苗木产业发展的需求。
3、解决中国西部绿化苗木产业问题的措施
(1)政府主管部门召集有关单位,逐步制定各绿化苗木品种行之有效的商品标准和生产标准,以此**为有力的手段来推进产业的整合,达到产业现代化升级的目的。
标准由本地和引进的产业化**企业来实施和示范以带动中、小种植户进行标准化的普遍推广。
制定行之有效的商品标准和生产标准迫在眉睫,原因在于:
绿化苗木具有观赏性、文化内涵、生长周期较长这三个突出特点,从小苗长成商品需要几年的时间。市场对商品的规格和形态的需求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要使生长几年后的商品苗适应当时市场的需求,就必须对现有的尤其是产区产量大的品种的小、中苗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商品标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应该由政府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牵头,风景园林设计、林农种植科研、绿化园林工程、苗木营销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参与,共同讨论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