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下乡 新型建材或将成**大受益者
互联网 10-11-02 阅读数:
拉动水泥需求有限 大大催动上市公司股价
对于试点工作的启动,市场人士一片看好。“由于建材下乡的复杂性,市场对其能否顺利实施存在较大疑问。此次试点工作在市场预期之外,对建材股构成利好。”东方证券的报告明确指出。
建材下乡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农村的新增需求,这是市场人士关注的焦点。来自湖北荆门的建材经销商贺正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当地农村建一栋新房要用30吨到40吨水泥,一吨水泥按300元计算,若按之前建议的15%补贴力度,则建一栋房农民可节省约1500元。“应该说这笔钱还是相当可观的,但跟10万元以上的建房费用比,又显得比较少了。建房是农民一辈子的大事,少花这点钱不会激发他们盖新房的计划。” 贺正松判断。
长江证券研究员邹戈也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的水泥使用量占全国的比例约为30%,其中主要是农村基建,这块试点工作中并未涉及。农村建房所耗水泥的占比实际上不到10%,如此测算下来,建材下乡对水泥需求大约会形成1%—3%的新增长点,对行业基本面改善有限。
虽然拉动效果并不大,但邹戈认为此政策对上市公司股价是重要的催化剂。根据统计,8月份我国水泥行业的固定投资今年以来首现“负增长”,这意味明年的供给会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国家在水泥行业大力推行的兼并重组政策,也会让大水泥企业和上市公司**终受益。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需求面的改善都是为行业“景气度向上”增加筹码,也会点燃市场资金做多水泥股的热情。
新型建材或是真正受益者
实际上,对于建材下乡,业界的期待远不止是此次试点的水泥。试点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节能、抗震等其他建材下乡的可能性”。市场人士也建议,未来的“建材下乡”覆盖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展,除了传统的水泥、玻璃和陶瓷外,还可以包括石膏板、塑钢门窗这样的新型建材。
“推进建材下乡,其意义不仅仅是拉动内需,也是推广新型建材的好机会。”秦占学认为。来自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的意见认为,建材下乡在产品准入上应设三道门槛:**要达到国家标准;二是要环保达标,配发“绿色产品标识”;三是入围企业需有较大的产能规模。
贺正松也表示,像水泥、玻璃和陶瓷都是建房的基本材料,补不补贴农民都会用。而石膏板、塑钢门窗就不同了,石膏板可以做吊顶,使房屋看起来更美观,但目前农村用得还不多。塑钢门窗的性能比铝合金好,而且两者价格也差不多,如果实施补贴会加快其在农村的推广应用。
“可用可不用的建材产品,需求具有较大弹性。目前,新型建材的市场容量还比较小,还处于市场开拓过程中,建材下乡政策将加快其成长速度。”一位券商人士指出,与水泥、玻璃等行业企业众多不同,新型建材涉及的个股相对较少,资源比较稀缺,其股价也更容易受到政策利好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