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玩家冲动过后趋于理智
互联网 10-11-01 阅读数:
举牌的是一位坐在后排的男子,身着灰色西服。男子签单子时,现场不少人都猜测,这位“灰色西服男”是哪里的藏家,愿意出102万买一幅达摩像。
中午休息的时候,据河南原田拍卖公司的负责人透露,拍下范曾那幅达摩像的“灰色西服男”不是个人藏家,而是河南永和拍卖公司的,他是代表拍卖行将这幅画高价拍下。
“永和将在今年12月底举办拍卖会,这幅高价拍下的达摩像,恐怕会出现在年底他们的拍卖会上。”经常在全国参加艺术品拍卖会的高先生说,拍卖行拿下也并不意外,行内都知道,拍卖会都是十多个拍卖行来捧场,一百个画廊来帮忙。既然永和愿意102万拿下这张达摩像,看来他们还是看好升值空间的,拍卖行是不会把这些东西砸在自己手中的。
分析
艺术品市场火爆玩家理智
尽管有百万成交的达摩像,但拍卖结束时,一直关注成交情况的河南原田拍卖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斌说,从成交的价钱看,特别离谱的东西并不多,感觉买家还是比较理性的。
河南本土一位藏家高先生在收到图录之后,相中了这次拍卖会上几幅画,“这几幅画的作者我都认识,我现在一般就收他们的画。”尽管对这几位画家的作品比较熟悉,在拍卖预展时,他还是专程约了俩朋友一起去看看。
除了看看是不是赝品,他让圈内的朋友看看也是为了让他们估估价。为了吸引买家参加竞拍,拍卖图录上给的底价都很低,但在竞拍过程中可能会被抬得很高。让朋友帮忙事先估价,高先生就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心理**高价,写在图录上,不让自己做头脑发热的事情。
“现在这样的理性藏家越来越多。”河南省收藏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的安顺说,藏家也越来越了解拍卖市场不保真的“潜规则”。
尽管现在拍卖公司在图录上增加了“本作品得自作者本人”、“作者鉴定本作品为真迹”等备注,但很多玩家并不买账,因此就按照真迹出价。这就是为什么拍卖中一些名家作品,拍出的价格比市场价低很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