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炎:中国钢结构建筑发展前途无量
互联网 10-09-26 阅读数:
沈祖炎:对于钢结构住宅,尽管原建设部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提倡,而且有很多单位都积极进行了一些工作。但到现在,也主要是一些钢铁厂,为使用自己生产的钢材,而在自己建设的住宅中使用钢结构。这些都不能算钢结构在住宅建设中得到了认可。只有业主、房产公司造房子时,主动提出用钢结构建造,才能算钢结构住宅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钢结构住宅要发展,一定要走体系化的道路,要开发成套的钢结构住宅产品,使钢结构住宅的建造实现标准化、模式化。要开发新型的围护材料,使这些维护材料既适用于钢结构,又符合我国居住者的使用习惯,而且还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隔声、防潮、防渗性能,从而提高建筑的使用舒适度。
记者:现阶段我们要扩大钢结构在高层和钢结构住宅方面的应用范围,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沈祖炎:**是降低钢结构在防火、防腐蚀方面的费用。钢结构防火和防腐蚀的成本在造价中占了相当比例,增加了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竞争时价格上的不利因素。而且防腐蚀有年限的问题,建筑使用一段时间后,要重新做防腐蚀处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麻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研发比较经济的、具有较好耐火和耐腐蚀的钢材,比如耐火钢、耐候钢,使钢结构可少做或不做防火、防腐蚀处理,这样对降低造价很有帮助。
其次是改进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对钢结构很不利。它未能充分发挥钢结构延性好的优点,如果按规范做,钢结构的抗震作用要比混凝土结构大,用钢量通常会增加10%~20%。实际上考虑钢结构的延性后,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另外,抗震设计时,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往往是位移控制的,如何合理确定位移限值也是降低用钢量和造价的重要方面。这些都是抗震设计方法中的问题。
第三是提高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和设计理念。现在有些结构工程师对钢结构设计并不很熟悉,特别是在钢结构结构体系选择、节点构造处理和构件优化问题上。结构体系选择的优劣是影响结构性能和结构造价的关键,但现在很少做这方面的方案比较。钢结构的节点在整个结构中非常重要,节点的用钢量也在结构用钢量中占很大比例。节点构造处理得好,会改善结构性能,也能降低结构造价。
第四是应该倡导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降低结构造价。
**后,我们应该加强钢结构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方面的宣传,并且开发新型的围护体系。与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在这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更适应国家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这要我们从多方面、深层次进行宣传,使社会和用户都能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