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的发现与发明
互联网 10-09-21 阅读数:
“原始瓷”经历了一千多年,直到东汉时期才趋于成熟。东汉时期瓷器上除使用“灰釉”外,又使用了一种“土釉”。也就是说,在“灰釉”发明之后,又发明了一种釉。这种“土釉”不同于“灰釉”呈青色(绿色)、黄色或通明色,而是呈现黑色或酱褐色,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黑瓷釉”。这种“土釉”又是如何发明的呢?原来也是出于偶然的发现:1、从新石器时代,就有在陶器上装饰化妆土的工艺,即用细腻的土涂在粗造的坯体上。2、窑工发现窑炉膛口的砖有被烧化的现象,这种烧化的现象就是“釉现象”(琉璃现象)。3、在烧制普通泥质陶或烧制施有化妆土的硬陶时,发现泥质陶或化妆土被烧熔化的现象(琉璃现象)。在这些工艺经验和烧窑所发现的“琉璃现象"的基础上,陶工们发明了使用地表土(黄土)掺和水做成泥浆,像上化妆土工艺一样施于瓷坯表面,在高温下烧造出黑色的瓷器。这就是“土釉”的来历。这种“土釉”与“灰釉”一样,一直被使用至今。今天在我国北方地区民间陶瓷作坊中,特别是生产大缸、酱缸、菜坛等产品上仍然使用这种“土釉”。且这种“土釉”取之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