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识别鉴定三步曲
互联网 10-09-20 阅读数:
2.2.2 非专业鉴定人员切片法(徒手切片法)
1.试样制备与试样软化方法,与专业鉴定人员切片法相同,甚至可以不经软化处理直接切片。
2.徒手切片:用单面刀片代替切片刀。切片前先用锋利小刀将木材样品的三个面削平,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必需相互垂直。切片时现将木材样品表面用水湿润,然后右手握刀片,刀口向内;左手握标本,刀片于拟切部位自左上向右下拖动,一气呵成。并将切片置于盛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
3.染色、脱水、透明的方法与专业鉴定人员制片法相同。甚至可以不经脱水、透明处理,直接用甘油封片。
4.临时封片:取载玻片1片,并在其中央位置滴上甘油或清水1滴,用镊子将切片放置到滴有甘油或清水的位置上,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如果要制成**切片,则用中性树脂封片,贴上标签,阴干或低温烘干即可。
2.3 木材构造特征拍摄
2.3.1横切面宏观构造(体视显微镜)照片制作
用锋利小刀或单面刀片将试样的横切面削平削光滑,在数码体视显微镜下拍照木材横切面原色实体构造图,使其保持木材原有的真实材色,导管内含物的形态与颜色,各种细胞组织的形态。照片的放大倍数一为10倍。
2.3.2横切面微观构造照片制作
将制好的横切面切片在数码生物显微镜下用4倍的物镜进行拍照,将**典型的构造特征记录下来,以便鉴定查询使用。照片的放大倍数一般为40倍,也可以根据放置于显微照相系统内的标尺确定放大倍数。
2.3.3弦切面微观构造照片制作
将制好的弦切面切片在数码生物显微镜下用10倍的物镜进行拍照,将**典型的构造特征记录下来,以便鉴定查询使用。照片的放大倍数一般为50倍,也可以根据放置于显微照相系统内的标尺确定放大倍数。
2.3.4径切面微观构造照片制作
将制好的横切面切片在数码生物显微镜下用40倍的物镜进行拍照,将**典型的构造特征记录下来,以便鉴定查询使用。照片的放大倍数一般为100倍,也可以根据放置于显微照相系统内的标尺确定放大倍数。
第三步正确使用模式标本或权威工具书
3.1 模式木材标本
所谓模式木材标本是指经过相关专家鉴定认可的木材标本。大致分为三类:**类是木材标本采集过程同时采集树木标本(花、果、叶),并经树木分类专家鉴定的标本。中国林科院木材所、广西大学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林业院校的木材标本馆所收藏的木材标本,大都属于此类标本。第二类是通过标准化组织审定批准的标准样品,例如:由江苏省张家港市检验检疫局研制GSB-16-2140-2007 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品。第三类是通过进口合同并经有关专家确认的木材标本。
3.2 木材树种识别标准
木材识别标准是指通过标准化组织审定批准的标准,这类标准不仅有文字特征描述,还要有木材构造图片,尤其是木材微观构造图片。已经发布的标准有:GB/T 18107—2000 红木;GSB-16-2141-2007 进口木材国家标准样照;SN/T 2026-2007进境世界主要用材树种鉴定标准。
3.3 权威工具书或参考资料
目前国内比较权威而适用的木材识别鉴定工具书有:成俊卿等编著的《中国木材志》;刘鹏等编著的《东南亚热带木材》、《非洲热带木材》;江泽慧等编著的《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徐峰等编著的《木材鉴定图谱》、《热带亚热带优良珍贵木材彩色图鉴》、
《中国及东南亚商用木材1000种构造图像查询系统》;姜笑梅等编著的《拉丁美洲热带木材》;方崇荣等编著的《世界贸易木材原色图鉴》等。
3.4 木材鉴定技巧
1.尽可能弄清木材的来源。该标本是国产材还是进口材,国产材**好弄清来自何省份或地区;进口材**好弄清来自何地区或国家,可大大缩小查找范围。
2.找准木材**主要的特征。在全面描述木材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要找出该标本**主要和**显著的特征。宏观特征主要抓住管孔类型,轴向薄壁组织类型,木射线粗细,心材有无及其颜色等。微观特征主要有管孔组合、导管间纹孔式、穿孔类型、导管内含物;树脂道和树胶道有无;木射线是否叠生、射线列数、射线细胞形状;轴向管胞或木纤维胞壁纹孔及螺纹加厚等木材构造。
3.按木材类别进行查找。
①针叶材:根据树脂道,早材至晚材的变化,射线列数、交叉场纹孔,胞壁螺纹加厚等特征,以**显著的特征先查,依次直至查出木材类别或木材名称为止。
②阔叶树材:先根据管孔类型确定,阔叶环孔材、阔叶半环孔材、阔叶散孔材、阔叶辐射孔材、阔叶横列孔材。然后根据轴向薄壁组织类型,木射线类型、列数,管孔内含物,叠生构造,树胶道等特征。以**显著的特征先查,依次直至查出木材类别或木材树种为止。**后与模式标本进行对比,直到鉴定出木材类别或树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