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贴节能灯推广遭遇“冰火两重天”
互联网 10-09-04 阅读数:
今年,由国家财政补贴的300万只高效照明灯将惠及广西14个市,但推广工作却遭遇了“冰火两重天”——一些城市市民排队抢购、一些城市的销售点门可罗雀。惠民政策缘何也会遭遇冷遇,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一边受热捧 一边遭冷遇
经过一个月的销售,8月22日,今年计划在南宁推广应用的高效照明产品70万只已销售了60万只。得知从8月23日起南宁市区内节能灯将停止销售转往南宁各县销售的消息后,市民纷纷赶到位于南宁市桃源路82—1号销售点,搭乘购买节能灯的“末班车”。22日,不少市民在销售点前排起了长队,抢购节能灯。
销售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南宁从7月20日开始销售国家财政补贴的节能灯以来,经常出现排队购买节能灯的场面。截至22日,多种型号的节能灯,尤其大瓦数的节能灯,基本上已经卖完了。
相对南宁火爆的抢购场面,节能灯在柳州等地的推广却陷入了尴尬境地。
广西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柳州推广活动负责人吴兴勇告诉记者,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在柳州市的推广活动从7月18日开始,也曾一度出现市民踊跃购买的情况,活动刚开始的10多天,市民每天购买节能灯的数量为5000多只。但之后销量便直线下降,目前每天销量只有七八百只。截至8月23日,市民购买的节能灯总数还不到8万只,与推广的预期有较大差距。
24日中午,记者在广西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设在柳州市东风商场二楼的节能灯的销售点看到,销售现场冷冷清清,几乎无人问津。一位姓蓝的工作人员查看销售记录后告诉记者,当天只有47个市民来购买了节能灯,大多市民一次购买量也只有三五只。
国家财政补贴节能灯在桂林市的推广也遭遇了相似的冷遇,在桂林市的销售计划为50万只,一个月以来销量仅5万只。
惠民政策缘何遭遇“红灯”
大力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灯销售则是我国在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中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由中央财政按高效照明产品中标协议供货价格实施补贴。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
记者就财政补贴节能灯的价格与市面同类型的价格上做了比较:政策补贴的飞利浦8瓦的节能灯,售价是3.9元/只,而这一款灯在柳州市西环建材市场内一家灯具店销售价是18元;财政补贴销售的**大瓦数18瓦的节能灯是5.5元/只,而记者在西环建材内找到的**便宜的节能灯每只也要13元。
价格便宜许多,按理应该受到群众的欢迎。然而,惠民政策却在一些地方受到了冷遇,原因是多方面的。
**,“酒香也怕巷子深”。记者找到位于柳州市东风商场内的节能灯销售点是颇费了一番周折,进入商场没有发现任何的指路标识,经询问售货员才在商场二楼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销售点。吴兴勇也坦诚这一问题,他说,目前由于人手不足,只在东风商城和白云小区设有推广销售点,而在柳州市城中区、柳南区和柳北区都没有设点,群众到销售点有一定的路程。
其次,好政策也要会“吆喝”。记者在柳州随机询问了多名市民,均表示还不知道有国家财政补贴推广节能灯的活动。吴兴勇认为,市民多不知情,是因为对推广节能灯的宣传力度也不够,除了活动开始时当地报纸有两三篇报道之外,还没有其他的宣传活动。而在南宁推广时,广西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联合灯具生产厂家举办了歌唱比赛等宣传活动,对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南宁媒体相对发达,对节能灯推广的宣传报道也很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