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窗帘行业乱象 窗帘洗一次竟缩水一大截

互联网 10-08-17  阅读数:

   1米长的布料稍做“手脚”就能拉长30厘米,以次充好差价达数十倍……13日,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以窗帘为主的布艺行业纠纷、投诉量比往年增加了近20%,暴露出了行业的鱼龙混杂。为此,市工商部门对岛城布艺行业进行了全面摸底调查,并曝光了行业内的几大乱象。

    1米布能拉长30厘米

    近日,市民周女士到市北工商分局泰山路工商所投诉,说自己在一家布艺店买回一套窗帘,洗了之后窗帘竟然比原来缩短了近20厘米。

    投诉统计显示,“窗帘缩水”是**常见的质量问题。工商执法人员特别找专家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大部分出现缩水的窗帘布料明显被做了“手脚”。

    “有的商家为了省布料多赚钱,就暗自用高温技术将布料人为拉长,一些化纤材料的窗帘1米布**多可以拉长30厘米。”市北工商分局执法人员介绍说,经过拉长的布料表面看不出来,一洗就会缩回去,但大部分市民都习惯拿回家接着就挂上,挂脏了再洗时,已经过了时间,商家不承认也就不好维权了。

    漫天要价利润惊人

    据了解,窗帘在家庭装修中成了一个必要的项目,做窗帘的布艺店也越来越多,但工商部门调查发现,商家的要价则悬殊惊人。

    大名路、威海路、长春路、书院路等一些路段集中了大量的布艺店,13日,记者跟随工商执法人员走访发现,布艺店对窗帘的收费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价,全凭商家一张嘴随口叫价。在长春路上的几家距离不远的店内,同一款韩国进口的麻丝布料,**高售价要168元/米,**低的要价只有80元/米,差了整整一倍,中间还有128元、118元、90元等几个参差不齐的价位。

    对此,商家都称“进货渠道”不同,但究竟各自是何进货渠道,并没有详细的公示。此外,工商部门还调查得知,一些店内特有的种类和花色布料的定价更为混乱,店主常常看人要价。

    以次充好赚黑钱

    布艺面料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天然麻、棉制品和化纤产品,价格从每米30元到300元不等,对于如此专业的分类,绝大多数市民并不了解,商家便以次充好赚黑钱。

    市民吕女士在威海路一家布艺店花了2700元用韩国布料订做了一套窗帘,可到了长春路另外一家店一问,同样面料同样尺寸竟然1800元就可以定做。市北工商分局调查透露,真正从韩国进口的面料进价至少要100元一米,市场上大多数号称“韩国进口面料”实际都是国内厂家仿造的,其进价顶多也就是几十元左右。

    还有个别商家将仿造化纤产品当作麻制品出卖,价格相差几十倍。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