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钢结构住宅产业化 培育新型绿色建筑
博客 10-08-10 阅读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特别是对住宅---一种**昂贵、**长久的消费品,人们已不仅仅是追求面积、地段、楼层等住宅外在的商品特性,对其内在品质诸如住宅的安全性、功能性、可改造(修复)性、自然通风采光条件、运行能耗、环保性能及周边环境等,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与空前繁荣的住宅建设不相适应的是,在我国每年竣工的十多亿平方米住宅中,80%以上是砖混结构,而且绝大多数是毛坯房。一方面,用于住宅建设的粘土砖及其制品要消耗可耕地面积达20多万亩,造成了国有土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二次装修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主体结构,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影响了居住环境的质量。同时,施工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和管理混乱使得商品住宅的质量投诉事件不断上升。因此,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全装修节能环保型的“绿色建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建设条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钢铁年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钢材的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规格种类日渐齐全。已由过去的限制用钢变为鼓励用钢,这为我国住宅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建设部的积极推广为钢结构进入住宅提供了有利契机。国务院(1999)第72号文指出:发展钢结构住宅,扩大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同时,钢结构技术的日益成熟和相关配套材料的产生,为钢结构住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根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将使建筑业用钢量达到钢铁生产总量的6%,并将为相关的冶金、机电、化工、建材业的进一步发展替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的广意概念应该是全过程的。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建筑材料的所谓安全环保,而是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到运输安装、建筑的实施过程、建筑的营运过程等一直到建筑完成使用寿命被拆除为止,全过程都要符合低污染、低消耗(包括时间、能源、人财物等的消耗)的原则,**大限度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钢结构住宅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随着其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 必将成为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在我们从事工程实践和学术交流过程中,普遍感到配套材料品种的单一和价位过高、性能不够稳定及缺乏必要的检验手段等问题,是制约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实,建筑材料的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更商业化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在我国钢结构住宅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建筑体系和技术条件还不成熟,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还没有形成,开发企业认识普遍不足等情况下,要求材料产家在产品研发和销售上承担过多的市场风险。只有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通过我们“建筑人”共同的努力,才能开辟出钢结构住宅产业的一片辉煌天空,才能有更多的“绿色建筑”之花迎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