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玻璃制胜两大法宝:超级生产线与成本控制
《第一财经周刊》 10-07-26 阅读数:
但对于一个毛利只有30%左右的行业来说,如此众多的产品线很容易使信义玻璃逐渐陷入微利的困境之中。
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游的原料受制约的问题,2005年2月,信义在香港上市,将首次募集的1.11亿美元投入到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建造。信义东莞分区建起了两个码头,一个是运送重油,一个则是运送玻璃的主要原料,硅砂,码头一天能运输3000吨硅砂。
“自己做原料,10到15天就可以拿到货,走货快,加速了现金流周转。”信义玻璃市场部经理马一骥表示,由于自己做原材料,玻璃的规格和尺寸更容易控制,玻璃的切裁率会更高,减少了浪费。改造之后,信义的净利润率由2005年的18.8%上升到了2006年的20.1%。
自产浮法玻璃,不仅满足了自身对上游玻璃原片的需求,还降低了约10%的成本。2007年9月,信义玻璃收购了两个硅砂矿,也进一步降低了公司的成本。
玻璃是易碎产品,因此其有一定的销售半径,汽车玻璃尤其如此,销售半径在200公里左右。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域主要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特别是珠三角对浮法玻璃的需求高达市场总需求的近40%。通过在虎门及芜湖建厂辐射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缩短运输距离也能节约不少的包装费支出(约省100元/吨)和运输费用。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的一份报告指出,信义玻璃每年因减少包装费和运输费支出节约10%左右的成本支出。
由于产品线不断扩张,信义玻璃各类产品工厂与工厂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即使是不同种类的玻璃,他们之间也会存在工序上的相通,例如汽车玻璃现在也需要做到节能的效果,这道工序与隔热玻璃的节能环节是相通的。相通的工序可以节省设备机器,压低成本。
与同行相比,信义玻璃更多的成本节约来自自身的生产体系—从换膜到物料供应,从运输到库存管理都在简化程序。现在信义玻璃下属每个公司都有一个物料供应小组,物料采购和生产计划都由销售主管来统筹安排。
这种做法加快了生产部门对市场的反应时间,甚至在订单还未确认的时候,物料供应小组的员工就能知道可能存在一份即将下达的定单,会去查看需要采购哪些物料。生产部门可以提前知道需要怎样安排按时间交付给客户。而客户需要什么时间供货,信义会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指定的时间段供货,客户的仓库里不需要太多库存。
“目前汽车玻璃的利润空间已经逐渐压缩,我们未来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太阳能玻璃上。”李友情称,整个信义太阳能玻璃的供应量在2009年已经占到了全球需要的20%。
2006年以来,信义玻璃开始在研发上投入更多精力。公司目前有一个150人的研发团队,负责信义各个产品系列的研发。李友情称,信义玻璃现在每年开发2500种新产品,主要的拓展方向是创新产品性能。
这家公司如今将节能材料视为行业的趋势,其战略也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节能材料的研发和制造商,将来把相关技术出售给玻璃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