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改造缩小城乡“鸿沟” 建材下乡呼声高涨
互联网 10-07-26 阅读数:
在泰和县上田建材市场,经营钢材已有10多年的曾宪慧说,如果“建材下乡”政策能落实下来,通过补贴的方式让农民得到实惠,农民的建房热情肯定会更高,我们建材经销商的销量肯定也会被拉动起来。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钢材店老板刘元厚则认为,今年国家经济形势好转后,外出打工的人比去年增加了不少,农民打工赚钱后肯定会考虑建房,所以只要“建材下乡”能让农民得到实惠,建房的人肯定会更多。
江西泰和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60万吨的较大型水泥企业,其80%的水泥销往农村。公司销售总管康定伟说,农村建房成本中,水泥约占12%,“建材下乡”政策如果实施,肯定能提前启动农村水泥市场,对提高水泥销量,促进企业发展肯定能起到积极作用。
与钢筋、水泥等建筑主材的生产经营者一样,以经营瓷砖、涂料、地板等装修产品为代表的建筑装饰行业同样对“建材下乡”充满期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已经有家装企业开始提前布点小城镇了,目的是在‘建材下乡’政策出台后,能夺得先机。”南昌市装饰行业协会会长万顺桃说,家装企业此前很少进入农村市场,此次希望可以搭“建材下乡”的政策快车,进入中小城镇市场,实现家装企业的快速发展。
农房改造缩小城乡“鸿沟”
在一些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居住条件长期处于“脏乱差”的现状,与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材下乡”政策的实施,很可能成为缩小城乡“鸿沟”的一次良机。
位于泰和县城郊的西门村是当地**大的“城中村”,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农民逐渐成为拿着农村户口的“市民”。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门村规划杂乱无章,乱搭乱建、违规建房现象时有发生。城中村改造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
泰和县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刘春华认为,“建材下乡”政策如果执行得好,通过补助方式激发城中村的居民们统一进行住房改造,由政府统一规划,既顺应了民意,又解决了政府的管理难题。
正在西门村租住的严藩明原籍泰和县塘洲镇塘洲村,但在外打过工见过世面后,他并不愿意把新房建回村里。他说,如果他在所租住的西门村购买旧宅改建新房也能享受“建材下乡”优惠,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城”。
“瓷砖、地板、乳胶漆,城里人用的装修材料其实我们农村人也渴望拥有。”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秀江村村民刘本厚说,如果盖房也能得到补贴,农民肯定会把房子建得更漂亮些,如果部分装修材料也得到补贴,哪怕补贴比例小点,农民也会选择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