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光:藤柳编出世博奇缘

互联网 10-07-23  阅读数:

  孙建光的姐姐孙爱华今年41岁,家住本村,她笑着说,自己十六七岁时,就跟着县城和兴福镇工艺美术品厂的老师傅学编柳,回到家小她3岁的孙建光老缠着自己学手艺,却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弟的柳编竟然上了世博会。看得出姐姐很为弟弟自豪,说话间透着一股子高兴劲。

  孙爱华说,其实编柳是一个很苦的行当,小时候编柳都在阴暗潮湿的地窨子里,长年编柳的人往往得上了关节炎,自己现在膀子上还贴着膏药。由于看孩子,孙爱华已经很少编柳了,她指着以前编的一个沙发说,编一个用一天,能卖90多元,挣个四五十元,但编了一个,累得就连续几天不想编了。

  孙爱华的丈夫贾吉光同样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家汉子,也是柳编高手,**初西班牙馆所定的样品就是贾吉光和孙建光一起编的,记者问两人的手艺谁更好,两人却互不服气。

  根据记载,博兴柳编已有超过800年历史,明清期间,兴福、曹王镇一带柳条编织筐、斗、簸箕等用品的技术广为传播,一王姓青年用柳条编制的筐、篮、篓、箢等器具,巧夺天工,人称“王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美术大师韩美林、中央美院副院长侯一民、 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及石可、乍启典、张雷白等均曾在博兴传艺讲学,至今对鲁北一带的民间手工行业存有重要影响。

  今年5月,“博兴柳编”经文化部评审认定,从全国313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统计,博兴县目前草柳编企业有30家左右,均以出口为主,今年前5个月共出口 1170 万美元,占全县总出口额的10.4% 。

  崇德村村支书王胜荣说,孙建光的柳编上了世博会后,成了村里的名人,在他的带动下,大伙编柳的热情也有很大提高,连柳条的价格今年也比以往涨了一倍,前两年村里已经没有人种杞柳,现在村北又种上了一大片。“我就是后悔上学上少了,才上到小学。这次参与世博,开阔了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孙建光说。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