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经销商穷则思变 转行涉足经营衣柜行业
互联网 10-07-22 阅读数:
目前,整体衣柜行业正在京城各大家居建材卖场迅速发展壮大,经销商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其中就有很多其他品类的经销商,如家具、木门、橱柜等纷纷起头涉足整体衣柜行业。其中,尤以家具经销商转投衣柜业备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家具业经销商放弃经营家具,既而转投衣柜业,这在北京甚至是国内,已成为一种趋势。试做分析缘由,总结如下:
租金逐年走高,挤压利润空间
面对家居商场豪华的设施、高额的运作成本转嫁到租金等费用中,入驻成本普遍较高,根据对经销商以及卖场的调查,北京和上海的家居卖场的租金水平相近,在主流卖场中,如北京的“居然之家”、“城外诚”、“红星美凯龙”、“集美家居”、“蓝景丽家”、“爱家家居”、“绿馨家园”等,卖场根据位置的不同进行分别定价,**好位置的租金超过450元/平方米(使用面积),**差的位置租金也超过4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平均租金在12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左右。并且,租金每年都在递增,长期租赁合同上规定每年须交规定的增长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各地的卖场租金价格都在不断上涨,产品的经销商经常抱怨租金太高,只能通过涨价把租金摊到商品中,使他们货品的价格越来越缺乏竞争力。200平方米的店面规模,按照目前的租金状况,商户必须月销售额25万以上,并且有35%的毛利才能基本持平不亏损。
据北京某品牌家具经销商说:“20%的租金、10%的运输、配送、安装费、5%的人员工资、提成费用已构成了35%的毛利,还不包括税收、财务、管理等费用,在目前这种市场条件下,要做到这个销售额实际上并不容易。有时候为了达到销售额,只能削薄利润低价出售,但即使这样也一样亏损。”家具经销商谋生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盲目扩张,产能过剩
中国家具业经历了将近3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产能过剩”的状态。根据有关机构监测和预计,我国家具消费市场在过去几年的平均增幅达到8.8%,2005年需求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2006年需求达到2100亿元人民币,2007年需求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即使在由房地产和石油引发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2008年,需求也超过了3000亿元人民币。20%-30%的年扩张率导致省级渠道过剩。
卖场的扩张导致品牌商家的“跟风”,他们跟随卖场不断开新店,希望占得先机。一边是拼命的扩张,一边是销量的下滑。家具流通领域已经进入了一个盲目扩张、无序竞争时代。当前,家具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有3%左右,稍有不慎,商户就会亏损。同时,家具卖场的急速扩张也给自身带来了诸多弊端。
家具卖场的急速扩张导致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是造成卖场销售量下滑的原因之一。近两年来,各种以家具销售为主的超大型卖场在一、二线城市的新增率达到20%到30%,很多省级城市的家具卖场面积已经达到280万平方米,而且还在以每年新增几十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加上商场定位雷同、招商品牌重叠率高、推广方法、促销活动千篇一律,所以造成很多家具专卖店的经销商亏损。
对此就有专家指出:“家具卖场空前灾难或已来临”,此言不虚。目前的家具市场太多了,已经发展到失控的状态,所谓失控就是布局上不合理。在国外的一些大中城市,一般大型家具市场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家居卖场的数量**多不会超过3家,卖场总面积也不会超过80万平方米。而在中国,据粗略统计,截至09年年底,全国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家居卖场就有1000多家,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所拥有的家具市场都大大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