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莱地板张建忠:我在地板行业的十二年

互联网 10-06-08  阅读数:

  凯莱,中国**早的专业地板制造商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率先引进欧洲强化复合地板至自行建厂,打破欧洲垄断,生产“中国制造”的世界级品质地板已经十年有余。近年来,凯莱不仅在终端营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凭借良好的服务信誉和雄厚的生产能力,赢得了众多工程项目以及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誉。2007年,凯莱获得国家首批出口免验地板企业殊荣,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中国品牌”享誉全球。

  张建忠——凯莱掌门人,行业内传奇般的风云人物。

  记者:作为凯莱的创始人,十二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可以说,张总不但见证了凯莱的辉煌历程,也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发展轨迹。请问张总和凯莱这些年是如何走过来的?

  张总:十年创新路 十年磨一剑

  1998年,还是凯莱地板前身的富丽佳木业,已经在国内地板行业几乎空白的环境下率先打破欧洲强化复合地板的垄断,自行制造中国人自己的地板。古人有“十年磨一剑”之说,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来说,十二年都是一个不小的时间跨度。在这些年中,凯莱已逐步发展为国内地板行业的领军品牌,我也能算是地板业内的资深人士了。而这段时间又恰好是中国地板产业的飞速发展时期。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已经从地板进口大国,逐步走向地板生产、出口大国。然而,国内木地板行业整体的竞争方式是比较低级的,产品同质化而没有差异化,这就导致了许多品牌没有生命力。

  事实的确如此,产品同质化已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纷繁复杂,同时行业持续发展的脚步被同质化现象踯躅着、延缓着、制约着。很多地板制造商并没有从技术层面提高地板质量,而是依靠炒作,用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以及故弄玄虚的技术名词误导消费者。举例说,自从早期国内推出“超耐磨”概念地板以来,地板业概念炒作愈演愈烈,“光触媒地板”、“抗菌地板”等等;或者是热衷于模仿、剽窃本国或他国的新技术。产品同质化,缺乏核心技术的“软肋”导致了我国地板行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低下。

  行业现状让人堪忧,能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呢?经过在市场前沿的摸爬滚打,以及对欧美地板企业的关注与思考,我认为只有掌握科技创新这个强有力的武器,企业才能所向披靡,才能走得长远。

  正是在有了明晰的发展方向后,凯莱以创新科技为经营理念,洞见性地将时代精髓汇入企业宗旨。积极引入欧美先进设备,以国际木地板**设备及中外**设计师为软硬件基础,在注重规模、设备升级的同时,坚持技术创新,推动行业的发展,现已拥有包括强化地板及其制造方法、四维空间生态地板、除醛环保净化技术在内的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记者:一般都说创新难。张总和凯莱一开始就选择了创新,当初会不会觉得很吃力呢?凯莱的创新又经过了哪些阶段呢?

  张总:产品创新 一步一个脚印

  基于对企业发展的长期考虑,在参与凯莱策略制定时,我们非常注重产品的创新。我认为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而产品的创新又是其中的关键,企业赢得市场归根到底靠的还是产品。

  在我们团队的专注与坚持下,凯莱的产品创新之路走得稳健而踏实。1998年,凯莱**块水晶面强化地板面市。紧接着,在十二年当中,凯莱的锁扣强化地板、浮雕面强化地板、V槽仿实木强化地板、四维空间生态E0级强化地板、同步对花仿古地板以及镂铣大圆弧地板相继面市,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快得让人咂舌。张建忠回顾这段历程说,凯莱一直在致力于强化地板的“实木化”,纵观国际强化地板的发展过程,创新科技不断涌现,但实质是追求“更像实木”。在这一领域,凯莱成为国内地板企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2004年,凯莱投入巨资、历时多年的努力,一款自主研发、拥有专属知识产权的V型槽强化复合地板诞生,并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一款款凯莱新品的面市,使得凯莱走在国内地板业研发的**前沿,从地板的“中国制造”时代步入了“中国创造”时代。我亲身经历的这一跨越,给凯莱带来了更深度的意义:一是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板,宣告地板行业“盗版”时代的结束;二是对地板的外观进行了创造性开拓,将实木地板与强化地板的优势融为一体。

打造有用、有趣、有深度的建材行业微信大号!精选影响您财富的重磅资讯、源源不断提供新鲜的经营观点与商业智慧! 九正建材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wwjc001cn) 已然成为几十万建材BOSS的选择,您选择对了吗?(悄悄告诉你,回复“手机”,来就告诉你一个高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