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铜官陶瓷烧制技艺入选“非遗”
互联网 10-05-31 阅读数:
文化部日前公示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其中包括新入选项目和拓展项目。长沙市望城县“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等20个项目入选。
望城县铜官镇为全国**的“五大陶都”之一,方圆十里,炉窑林立,遍地皆陶,号称“十里陶城”。从“长沙窑”遗址出土的陶瓷证明,远在1000多年前,这里就已有了陶瓷的生产,并**釉下彩工艺,技艺精湛,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从石渚湖至铜官镇,沿湘江河岸现存19处唐代烧窑遗址。从“龙窑”拱起于山坡之上,其势逶迤壮观,堆积厚度达3.7米。
铜官艺术陶瓷
1983年清理龙窑两座,得器物1928件。扬州、宁波以及日本、朝鲜、伊朗等国均有唐代长沙窑瓷器出土。长沙窑在萎缩一段时期后,清康熙(1662—1722)年间恢复生产,并逐步演进为以制陶为主,到清末铜官已有陶工数千人。解放后,随着制陶业的繁荣及工艺的改进,产品日益丰富多彩,花色日新月异,釉料由原有的绿、黄、黑、白等7种,发展到乌金釉、花釉、黑里红釉、兔毫釉等60多种。产品按用途分为日用陶、美术陶、建筑陶、工业陶和石瓷5个大类,360多个品种。其中有270多个品种畅销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