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发现宋外销瓷窑 "南海Ⅰ号"瓷器可能产于此
东南早报 10-05-06 阅读数:
陶瓷专家称,该窑是继德化窑、泉州东门窑之后,在泉州发现的第三处宋代外销瓷的重要产地。 安溪近200处窑址 这一处**有价值 普查小组成员吴艺娟介绍,安溪历次普查中,已经发现的窑址大约有170多处,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又发现了10多处,分别分布在安溪的长坑乡、尚卿乡和魁斗镇凤山村,年代跨越宋朝至新中国成立。其中,以新近发现的这处宋青白瓷窑址**有价值。 泉州市博物馆内还放置着些许此次收集来的瓷器标本。当代陶瓷研究专家、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介绍,这处宋朝窑址面积约300平方米,从露出地表的几米厚的堆积层上,放眼望去都是青白瓷的标本和烧制用垫圈,以及支钉窑具。此外,采集来的还有垫饼和青白瓷碗、盒、瓶、洗等残瓷片。 从标本看来,此处生产的器型有大盘、粉盒、碗等。其中,大盘的直径有30厘米;瓷大多素面而无纹饰,釉色青绿或灰青,俗称青白瓷,但瓷胎质灰白、坚硬、厚重。盘面有宋朝瓷器常见刻画和画花的纹饰,有缠枝、卷草等。 “南海Ⅰ号”上瓷器可能产自这个窑址 安溪的古窑址怎么跟广州的“南海Ⅰ号”扯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