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况下的危机 云浮石材“喜中思忧”
互联网 10-05-05 阅读数:
三、经营理念的危机
在云浮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湖北的企业再三年前在云浮一家大型企业购买了过2000m2的板材,当他今年再次到这个厂家联系业务时,该厂的人居然不认识他。这说明,这里的企业的营销意识何等的匮乏。
云浮人不缺思想,他们欠缺的是大局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理念。
云浮人很少与外地的采购商交朋友,云浮人的意识还停留在掏**桶金的时代:好就是夺取**大利润。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暴利产品的寻找,从十多年前的进口板材,到工艺产品的生产,再到今天的马赛克和人造石。寻到了暴利产品以后,不是千方百计的提高质量提高附加值,而是不管质量,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这样的后果是产品越做越烂,价格越做越烂,市场越做越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云浮人与福建人在石材发展上走的是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云浮人是先赚钱,以滚雪球的方式来完成资本的积累,再寻找暴利的产品,进行投机。而福建人则是,先想办法融资做大做强,开拓出一个大市场,然后赚钱。
单就加工大理石的拉锯来说,云浮早期的吊陀式钢条砂排锯(俗称土炮)数量**多,其次是改造过的金刚石排锯。然后是山东产的金刚石排锯(快锯),很少有进口的金刚石排锯。而福建则是清一色的进口金刚石排锯。
部分云浮人为了降低成本,片面追求高额利润,采购了国外很多的边角废料。例如沙安娜、紫罗红、大花绿。对于不规则沙安娜荒料,他们开出了不规则的板材,然后采用凸出补充凹进的销售方法,开创了板材销售没有休憩量的“先河”。对于紫罗红,将参差不齐的板材放在平面上,补上一些碎料,再填上白色大理石胶,背面再加上钢条,就成了整整齐齐的A级板材;对于印度大花绿,可以在裂缝中填上胶,再加上绿粉打磨抛光,就成了光彩照人的“优质”板材。
他们将石材矿山的垃圾采购一空并加以利用,这是对世界大理石开采业莫大的贡献。但是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却是一种欺骗。对于采购板材回去进行再加工的企业,不知里面有钢筋,很容易使刀片报废,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旦大理石安装完毕,大理石将会产生开裂、褪色。笔者注意到近来一些新闻媒体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投诉。
而福建人走的却是价格竞争的道路,在这个行业内,你云浮不降价,福建会降介,同样的品名,福建的价格低,质量好(都是连续磨机加工),客户肯定去福建购买。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对于福建人横加指责,因为正是福建人的存在,使石材产品的敲击售价大降低,从而由一种贵族产品,成了大众化的产品,从而在戌陶瓷、铝板等竞争中,夺得了应有的地位。也正是由于福建人的存在,使我们的石材加工业在本世纪初完成了**次技术革命,带动了中国石材业的一次质的飞越。
云浮人将外来打工者和外地的采购商,称之为“捞佬”,这是对外地人的一种鄙视的称呼,先不说这种称呼的污辱性,单就字面上来分析,广大的外来工来这里打工完全是靠自己的劳动赚钱,广大的外来采购商是过来让他们“捞”的,有什么理由称呼人家为“捞佬”?
云浮石材业的危机 : 这是一种夜郎自大的表现,以这种心态来管理工人,能管理好吗?以这种心态来销售,能赢得外地客商的的尊敬与友谊吗?
四、诚信的危机
很多的石材采购商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云浮买板,你年看中的板千万别流露出强烈的购买欲望,否则他们就要涨你的价。从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没成交之前可以涨,合同签订以后可以涨,付了定金之后可以涨,提货时还要以涨。难怪有的客商抱怨“云浮是中国石材令人伤心之地”。
再者是质量的问题,签合同之前,什么质量要求都可以保证,等你付掉定金,就想办法降低成本,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自然就得打折扣,你提出异议,他的道理比你还充足,外地客商又不能不收货,只有打落门牙往肚里吞。
更有甚者,有的大厂凭自白的规模形象接单,再转手给其他厂家,以赚取差额利润,这种商业的手段,本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质量就更没法保证了,因为接手厂家利润低,更要想办法降低成本了。客户不是傻子,一到云浮,满世界都是石材厂,之所以和你签约,是对你的信任,你没有办法生产,完全可以让客户自己寻找别的厂家。
这种只顾自己赚钱,不顾客户利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必然使外地采购商丧失信心,从而将采购重点转移到福建和上海等地。
以上现象可能只是云浮部分厂家的行径,可是却极大地败坏了云浮石材业的声誉,从而使云浮的市场面临着空前的诚信危机。
如果说当国内的商家对云浮市场丧失信心以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寻找国外的客户,那么当国外的客商也丧失信心以后,我们的目标市场在哪里?是月球、火星还是另外一个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