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韩国:青睐福建石材
东南早报 10-04-28 阅读数:
韩国是福建省的重要贸易伙伴。2003年中、韩两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我国与韩国的经贸关系迅猛发展,韩国也同步跃居我省仅次于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省对韩国经贸合作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双边经贸避免了大幅度滑坡,有关指标正出现复苏迹象,发展对韩贸易迎来了新机遇。
市场走势对韩贸易明显回暖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省外贸整体大幅下挫,对韩国贸易也一改多年强劲增长态势,出现了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度下滑,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额38.02亿美元,同比下降9.65%。其中,出口14.04亿美元,同比下降1.07%;进口23.98亿美元,同比下降14.02%。但是,随着韩国经济的逐步复苏,自2009年6月始,我省对韩贸易出现了积极变化,特别是对韩出口逐步走出谷底,出口降幅逐月收窄,累计出口降幅呈现V形反转的特征,由2009年1月—5月的19.78%逐月缩小为1.08%,回升了18.7个百分点。同时,出口回暖趋势明显。正因为如此,韩国得以继续保持我省仅次于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之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总体来说,由于韩国经济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受到比中国还要严重的冲击,因而我省机电产品对韩出口下滑幅度更大,传统商品对韩出口下滑幅度相对较小,甚至有个别商品还“因祸得福”,实现强劲增长。
近年来,得益于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我省成功承接了国外部分机电产业转移,有力推动机电产品对韩国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机电产品逐步成为拉动我省对韩出口迅猛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我省对韩国出口的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大多是以进料加工复出口的半成品、零配件,或是代工的贴牌产品,都可看做是产业垂直分工的结果。受韩国相关产业衰退影响,2009年我省机电产品对韩出口4.25亿美元,下降2.7%。
相对于机电产品,传统商品表现相对较好。我省传统商品在与韩国的产业分工大体属于水平分工,且多数是需求刚性强的日常消费品,因而受韩国经济的影响较小,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也仍然保持较好的表现。2009年,我省非机电产品对韩国整体出口9.78亿美元,同比仅减少324万美元,微降0.3%,几乎与上年持平。其中,石材、农产品、水产品等优势大宗产品对韩出口表现强劲,大幅增长,有力地拉动了传统商品对韩出口的整体稳定。石材出口4.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在对韩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提升至33.06%,超过机电产品跃居我省对韩出口的**大类商品。农产品、水产品对韩出口1.75亿美元,逆势增长了20.96%。
但是,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韩国经济萧条,韩元大幅度贬值、国内消费低迷,同时受订单分流东南亚国家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我省相当多原本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传统商品对韩出口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纺织服装、鞋伞、箱包、家具等大宗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对韩国出口大幅萎缩,累计出口1.5亿美元,同比下降11.5%。
自2002年开始,我省对韩国贸易逆差每年都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但自2005年以来,我省对韩国出口增速明显加快,进口放缓,贸易逆差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2009年,受加工贸易需求减少的影响,自韩国进口大幅缩减,韩国继续保持着我省继中国台湾之后的第二大贸易逆差来源地,但逆差进一步缩小至9.9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