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零碳馆"--来自上海世博的低碳建筑世外桃源
互联网 10-04-22 阅读数:
在贝丁顿村中,既有公寓也有联排别墅,另外还有一个1405平方米的工作区,共有200位居民和60位工人在这里为社区的供热、供水、供电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自从在一片废弃土地上拔地而起,贝丁顿就一直是英国人眼中**宜居的样板。这座生态村为"健康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生活"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包括上海在内的诸多城市都可以从贝丁顿生态村中获取经验。
当然,贝丁顿生态村也并非**无缺。有悖于设计初衷,社区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一直存在问题。目前,贝丁顿的可再生能源比例从起初的80%锐减到目前的10%左右。在自发电力不足的情况下,这里有时也要依赖国家电网的接济。供水的情况也差不多,尤其在降水稀少的雨季,贝丁顿几乎没有存储和再利用的冲厕用水,不得不依靠公共供水系统。
贝丁顿社区的天才设计师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曾对记者承认:"我们的运行曾经很好,但没有维持下来。环境技术越高级,就会越快出问题并且被淘汰。维护成本越高,也就越不经济。幸运的是,现在我们能够实现技术更新,可靠而且维持费用较低。技术总是在进步的。"
样板间到上海
"零碳馆"也许会成为在中国**栋建成的零二氧化碳公共建筑。"零碳馆"馆长陈硕在本月11日于北京举行的"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上介绍了这座场馆。
"我们的建筑叫做零碳馆,因为它不是一个传统的建筑,要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的建筑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生物能等一整套体系,不仅不消耗化石能源,而且可以成为小的电场向外界输出能源。"
就像位于贝丁顿的生态村一样,零碳餐厅里的食材全部由有机农场提供,用**节能的运输方式送到"零碳馆",并由**的营养学专家亲手烹制,再盛放在饼干制成的餐具中,端到餐桌上来。
"零碳馆"的另一大亮点是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建筑白天储存的太阳能量将在夜间释放荧光,减少照明能耗,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此外,"零碳馆"还将通过玻璃窗采光和发电的**结合来展示"会发电的窗户"。
在建筑的南面,通过透明的玻璃阳光房保存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转化为室内热能。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建筑的北面通过漫射太阳光培育绿色屋顶植被,同时北向漫射光为室内提供了相应的自然采光照明。
随着中国国内绿色节能建筑题材的兴起,房地产开发商开始以节能建筑设计为自己的楼盘增值。对此,陈硕表示,节能建筑的成本并不高,根据在中国的采购成本,每平方米大致投入1200元,就可实现一个社区的零碳排放。
"**重要的是实现了零碳村之后,成本比普通住房只增加了15%,但不用交水费、电费。"他补充道。"我们希望在中国的这些实践不仅让中国实现低碳和零碳的未来,同时我们在全世界采购中国的产品,而中国的技术在不同的地方展示。"